北平,1368年朱元璋正式命名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喻平定北方之功。
永乐四年,朱棣为日后迁都北平准备,更名为“北京”,寓意“北方的都城”。
在收拢李景隆军队后,朱元璋便去会见耿炳文,准备合军南下。
许易则将朱棣和周王送回洪武朝,免得二人的存在引起将士的误会。
老朱穿越这事仅限燕王朱棣他们几人清楚,对外就连李景隆他们,都是宣称“太祖复生”。
以朱元璋那独特的“人格魅力”——逆贼,咱砍了你的脑袋!
哪怕存在“二十年空档期”,都绝不会有人敢去质疑。
“母后,这里就是太液池,要不我陪您去岛上的广寒殿看看?”
“这广寒殿在这元大都皇宫未建成之前,据说忽必烈在这处理政事,也常与诸将宴饮。”
“好。”
出了燕王府,马皇后在燕王妃和世子妃张氏的陪同下,在太液池附近游玩。
朱元璋过来太久,马皇后也坐不住。
他便趁着许易送朱棣二人回去之际,要求过来看看重孙朱瞻基。
在徐妙云身后,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人老实站成一排跟着。
三人低头顺耳,活脱脱像被拔了牙齿的老虎,在一旁乖顺陪笑。
肚子圆滚滚的朱高炽用袖口擦着汗,嘴角扬起,笑起来跟弥勒佛似的。
“皇奶奶,北平这地方气寒,太液池风大,我看咱们还是回府吧?”
瞥了一眼某人的大肚子,朱高煦立时挤兑道:
“老大,风大你不会挡着点?你身体这么胖,这不是正派上用场?”
朱高燧深以为然点头,“老大,你走几步都费劲,不想陪皇奶奶你就自己回去,咱们陪着就行。”
回去?
这事要是传回父王耳里,他能被抽出几两油来!
朱高炽叫苦不已,“二弟三弟,你们咋能这么说啊?”
“我…”
“我这…这也是为皇奶奶身体着想啊。”
见几人还欲再争,徐妙云当即使了一个眼神过去。
关键时候,给你娘我掉面子?
猎杀时刻…
“……”。三人立马缩了缩脖子,噤若寒蝉。
徐妙云回头歉意一笑,端是温柔有礼。
“母后,高煦和高燧随他父王,自幼喜好军伍之事,言行没大没小,您别和他们一般见识。”
马皇后不以为意,反而觉得这兄弟三人很有趣,清浅的笑容尽显温柔与典雅。
“兄弟间哪有不吵吵闹闹的,家里吵吵就算了,无伤大雅,对外人可别犯了糊涂。”
“尤其国事上,兄弟之间更要同心协力。”
“孙儿明白。”朱高炽三人连忙应下。
马皇后满意点头,心想:历史已经改变,想来那事也不会再发生。
而且老四已经清楚,他想来也会解决此事。
骑上心爱的小摩托~
他永远不会堵车~
不多时,带着拉风的气场,许易骑上小电驴回到这里。
容光焕发的模样,马皇后一眼就知道这家伙“进货”去了,无奈笑了笑。
没办法。
都到这里了,许易哪还能够继续矜持?
北平前身是元大都,元朝建筑还存在,哪怕财宝被运走,可瘦死骆驼比马大。
朱元璋又特许朱棣用元朝旧宫室作燕王府,这燕王府就是元朝太子府遗址。
换言之这里是元朝皇宫大内,不得搜罗搜罗。
而太液池还有另一个名字——中南海。
许易咧笑问道:“娘娘,找我可是有事?”
马皇后看了看徐妙云,又看了看张氏,忽开口道:
“给我们合个影吧。”
“好。”许易完全没有理由拒绝。
眼前这三位,可是大明的三大贤后啊。
三大贤后同游,古今罕见。
……
……
“捷报!”
“大捷!!”
八百里加急入金陵城,黄色小旗直奔皇宫。
“大捷?这又是发生什么事了?”
“难道是北边…?”
“嘘,慎言。”
“……”
突然的动静惊扰到了整条街道,路人议论纷纷。
还在上朝的朱允炆听闻捷报,兴奋得从龙椅玉阶冲了下来。
“快!”
“快宣上殿!”
大明并无其他战事,唯有讨逆。
李景隆,赢了?
打赢了??
满朝文武心头沸腾,眼睛死盯着高高举起的信筒。
直到那激动人心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陛下!北平大捷!”
“曹国公领十万大军于北平北郊击溃燕王所领的宁王数万大军,燕王被擒,北平城破。”
“军情如火,另有曹国公手书一份!”
“请陛下预览!”
嘶——
一众文武大臣包括徐辉祖在内,内心都狠狠吃了一惊。
燕王的统军之能徐辉祖最是清楚,前者深得徐达真传,绝不弱于他。
须知戍边士卒勇武,李景隆以十万之众不仅击溃宁王大军,甚至擒住燕王朱棣,军功不可谓不卓绝。
都说岐阳王李文忠擅长奇袭,如今看来统率大军也不弱,不然李景隆也无法如此出色。
“…倒是我小觑了李景隆那家伙。”
徐辉祖心头喃喃自语,忽涌出一股斗志,准备其回来后,再与之研讨此战。
“好!好!好啊!”
看过军报以及李景隆的亲笔信,朱允炆狂喜到要手舞足蹈。
燕王被擒!
宁王军队大败!
两座压在他头顶的大山,终被连根拔起。
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拿他与藩王做比。
朱允炆高兴得将军报传示众臣,帝王的雄心壮志在这一刻犹如火山喷涌。
“昔年,太祖曾以霍去病赞誉岐阳王。”
“朕观曹国公之勇,不逊于汉朝大将军周亚夫!”
“有曹国公在,往后朕可高枕无忧矣!”
文武大臣也纷纷被李景隆的战绩震慑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父虎无犬子,曹国公不负圣恩,实乃我大明不世帅才!”
“曹国公有大功于社稷,臣请陛下重赏之!”
“……”
削藩功成近在咫尺,盖世功名即将到手,齐泰和黄子澄二人兴奋到无法自持,齐齐出列为李景隆请功。
朱允炆高兴大笑,脸颊呈现醉酒的晕红。
“朕岂会怠慢有功之臣,待大将军回朝,朕定然论功行赏。”
“另外!”
“大军回城之日,满朝臣工随朕出城十里相迎!”
环顾群臣,朱允炆又严肃加了一句。
“此事切勿外传,朕要给大将军一个惊喜。”
(李景隆:俺也一样~)
……
……
天朗气清。
清爽的秋风在田间地头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