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 > 第109章 明成祖?燕王朱棣的大喜大悲!

第109章 明成祖?燕王朱棣的大喜大悲!(1 / 2)

(ps:以后都合章四千字,分开也是两章的,请勿怪。)

知道朱元璋和燕王朱棣有很多事要聊。

这些东西是皇帝与皇帝之间的事,属帝王之术,旁人不该去听。

“爹,你们先聊,我带老五他们去后院烤肉。”

“若是有事,您随时唤我。”

见朱元璋摆手,朱棣识趣带着朱柏他们去到后院。

不过临走之前,朱棣给了许易一个微妙眼神。

名和利,都让燕王朱棣拿了。

苦和痛,一样不落全落在他头上。

他没造反,都被吊起来抽。

此刻的朱棣只想要一份公平。

“……看我作甚?”

许易很无语,瞥了一眼燕王朱棣,后者已经快四十岁。

老朱五十出头,不打你,还能打谁?

“行了,还是你们父子俩聊吧。”

许易拍了拍屁股起身,也不想在这待着,气氛太诡异。

见人都离开,朱元璋脸色更冷了几分。

啪——

朱元璋随手将整理出的永乐一朝的历史丢了过去。

“你自己看!”

幽冷的语气像透过万里冰河,直击面门。

燕王朱棣心头一疙瘩,顿时感觉有些不妙。

可当打开看到里面内容,朱棣脸色瞬间精彩。

建文四年,攻入金陵。

第二年,改元永乐,永乐一朝?

“这…”

“我造反竟然成功了?”

燕王朱棣心头一时有些狂热,他竟真的登基为帝,当上了皇帝?

嗯?

注意到朱元璋冷淡的眼神,像是看一具尸体,燕王朱棣缩了缩脖子,耐住性子继续看了起来。

迁都北平!

设立内阁!

五征蒙古!

平定安南!

修永乐大典!

郑和下西洋!

……

这…

这是我干出来的功绩?

轰——!

燕王朱棣心头狂热如潮,嘴角的笑容都快咧到了耳后根。

男子汉大丈夫,当建功立业,不埋没祖宗。

朱棣没想到,惊喜来的如此之大。

难怪…

老爹会让他当皇帝。

老头子…

眼光不错么!!

“爹,你看儿子我现在能起来了吗?”

迎着朱元璋那森冷的面孔,燕王朱棣嘴角挤出卖乖的笑容,心想:原来我是自己在吓自己。

也对。

连年轻的自己都没事,爹想来也是满意他当这个皇帝的。

“起来?”

朱元璋皮笑肉不笑,“那你就起来吧。”

以为朱元璋真不怪他,朱棣悬着的心落了地,缓缓起身。

见状,朱元璋嘴角再度扬起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来。”

“再看看这个。”

朱元璋又“温和”将一份罪表甩了过去。

“……”。

当看完里面内容,燕王朱棣顿感头皮发麻,原本的惊喜和骄傲彻底被撕碎落了一地。

噗通——

朱棣膝盖不受控制一弯,又给跪了下去。

朱元璋冷笑:“朱棣,咱不是让你起来吗,你又跪着干什么?”

“爹,我、我还是跪着合适。”燕王朱棣拿着罪表的手都在颤抖。

朱元璋背负双手走了过来,那漆黑的眼瞳里,似乎在酝酿极致的黑色风暴。

望着面前的燕王朱棣,此刻的朱元璋终于找到了发泄口,开始疯狂宣泄压抑的愤怒。

“洪武三十五年,传位于你?”

“朱棣你可真孝,给咱加了四年阳寿。”

……

“好圣孙,可旺三代?”

“真就三代!一代不多!”

朱元璋语气冷冷,已经无法压抑怒火:“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天子叫门。”

“朱棣,你这一脉可真是给咱们大明长脸啊!!”

朱元璋目光“温润”,嘴角的笑容像一块块刀片,要将燕王朱棣千刀万剐。

“明成祖陛下,你说咱说的可有理?”

“……”。燕王朱棣欲哭无泪,半晌不敢吭声。

……

……

城外。

朱高煦等人依旧还在等待,见燕王朱棣迟迟未归,众将不禁有些着急。

“二哥,爹这么久没有消息,可是城中有变?”

朱高燧嘴里撕扯着牛肉干,一边往嘴里灌酒。

北方气寒,他们只能借此暖暖身子。

性子傲慢的朱高煦听闻这话,往嘴里灌了一口酒,似想要压制不安的情绪。

“料宁王没这个胆识,他要敢对父王动手,我早晚我活剐了他。”

“不错!”

虽然兄弟二人都身穿甲胄,可比起已经能领军作战的朱高煦,此刻的朱高燧更像一个跟班。

一旁的姚广孝遥望着城池,镇定自若说道:

“若宁王有变,城上那些军士定闻风而动,严阵戒备。”

“此刻毫无动作,想来殿下与宁王仍在商议之中,尔等耐住性子,莫要乱了大局。”

微微停顿,姚广孝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道:

“数月前,我曾为燕王殿下卜了一卦,乃剥卦尔。”

剥卦?

知道姚广孝的才能,朱高煦当即恭敬问道:

“大师,此卦何解?”

姚广孝手指地面,神秘一笑,道:

“剥卦上艮下坤,山附于地,如君子以厚德载物。”

“如今朝廷失德,小人作祟,阴盛而阳衰,也正如卦象所言。”

“此卦虽凶险,但蕴含乘变之机,初六到六五皆是阴爻,阴为妃,最后上九之一阳爻,阳为君。”

“上九之阳爻,解爻言:硕果不食,君子得舆。”

“卦象所云之意,得民心者得天下,岂非君子见机而动,可得天命乎?”

朱高煦两兄弟眼前顿时一亮,他们靖国难正是顺势而为,讨伐无道,此卦甚妙。

正当二人准备吹捧一二时,一马自北而来,马蹄踏碎塞外的戈壁寒石。

来人身穿绿色军大衣,戴着墨镜,脖子缠着围脖,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的。

如此奇怪的装束,立马引起张玉等人的警戒。

“来者何人?”

朱棣瞥了一眼,并不认识张玉这些人,最后将目光投向了朱高煦二人。

“你们父王让你们进城一叙,有事交代。”

说着,朱棣将一封信丢给了朱高煦,后者接过信,仔细看过后发现并无问题。

姚广孝警觉也看了一遍,字迹确实出于燕王,且并无强迫与慌乱,心下也是奇怪。

可燕王如此行事,断然有他的道理,否则绝不会让朱高煦二人涉险。

“大师,我兄弟二人前去看看。”朱高煦和朱高燧驾马跟上了朱棣。

这两崽子就是我的种?

一副在看傻儿子的眼神,朱棣乐道:

“好小子!”

“有股子英雄气概,没给你爹朱棣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