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几兄弟的归来。
许府也多了许多热闹。
尤其朱棣,性子豁达、对新鲜的事物兴趣浓郁。
在马皇后的几个嫡子里面,就性格而言,青年的朱棣是最合来往的。
朱标的性格也不错,只是作为储君的他更关心大明,又被老朱安排监国,不常见到他的人影。
在听说后世的那些震撼的事情之后,朱棣对此神往不已。
“易哥,下次你要是回去,记得带我一起去后世看看,可别忘了。”
唯恐许易忘了,朱棣每次离开时,都要提醒许易一遍。
那发亮的眼神里充斥着狂热与好奇。
许易不置可否,只是让他去找老朱,等朱元璋同意了,他再考虑这事。
朱棣去后世的话,麻烦太多,他连玉儿都未带,更何况他。
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去后世一去最少都几个月时间,确实不合适。
而且这趟自乡野回来后,朱棣对民生的关注提高不少。
老朱有意让他跟着朱标后面,学习治国理政,显然是准备委以重任。
许易还是从朱标口中得知,这家伙去的那户人家,家里的壮年全部战死,独留老汉和幼童苟延过活。
这一年时间从春种到秋收,都是朱棣帮着。
只有经历,才是明白。
正如“变形计”改变不了所有人,但有一人,有一点改变,那就是意义所在。
朱棣虽然外表大咧,但心态确实沉稳不少,这段时间,没少来府里请教肥料这方面的知识。
他想去后世,大概非不为了玩乐。
相比于朱棣常来窜门,秦王朱樉他们相对来往少一些,过来更多为生意。
他从后世运来不少东西,诸如肥皂这些日用品,如今在江南一带很受欢迎。
五人都是嫡子,但如今朱棣的地位截然不同,隐隐有“第二接班人”的意思。
毕竟…
想要常踏进许府大门,先要过的就是老朱那一关。
秦晋两王有前车之鉴,到底不让老朱放心。
将技术带入大明…
建立学府传授知识…
再到以楷模树立为民思想…
许易感觉自己也在沿着后世那一条路前进。
唯一未动的就是制度,这也是最后的底线。
许易还不至于犯蠢,想以一人之力“改天换地”。
至于账的事…
老朱可能会赖,但马皇后不会,这段时间运回翡翠,或有外邦朝贡带来了好的红宝石,她都会派人送来。
……
……
天色微微放亮,静谧得没有半点声音。
叮——
闹钟骤然响起,叮铃铃的声音格外聒噪。
啪——
世界忽然安静,许易隆了隆被子继续安睡。
“少爷!”
“少爷!”
身体在摇晃,像是船在大海中被波涛折磨,许易微微睁开了一丝惺忪睡眼。
“唔……别闹!”
许易轻叱了一声,眼睛闭上准备再睡一会儿。
被当抱枕般搂着,不知为何,玉儿一张脸红得快滴出血来,不敢乱动。
过了几息,玉儿强忍着羞耻,娇滴滴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