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朱元璋,百姓出身。
若君王都能以民为重,他还用得着造反?
朱元璋对孔子的“君君臣臣”观念极为认同,认为就该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至于孟子主张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老朱认为“非臣子所宜言”,就差打上造反标签。
甚至还扬言“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意思是孟子活在洪武朝必遭严惩。
知道父皇朱元璋一向不容这般不尊君王的狂士,朱标张了张嘴,道:
“父皇,于谦到底救了大明,功在江山社稷。”
“人无完人,瑕不掩瑜,他也算是大明肱骨之臣。”
朱元璋哼了哼,没有反驳这话,他不否认于谦的功绩。
但这不代表,他像许易那样,认可于谦“无君无父”的观念。
若有能君而不忠,行事狂悖,以一已之心夺帝王之心,与君王背驰,天下哪来的安康社稷?
朱元璋不禁想到许易先前的话——自己认为好的,于他人而言是毒药。
一心为天下?
将兵权收于兵部,不让皇帝胡来,难道真就造福天下了?
……
……
烛火下。
史书一页页翻过。
朱元璋目光深沉而又精练,仿佛透过史书看到了日月之下,大明社稷之变…
明宪宗朱见深,平定流民叛乱,成化犁庭…
百万流民?
距今不过短短百年,土地兼并下,我大明赋役就已经令百姓不堪其重?
孝宗朱祐樘,勤政爱民,驱除奸佞,有“弘治中兴”美誉,也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
武宗朱厚照,宠信宦官,朝政混乱,建豹房享乐,自封“大将军”,应州之战…
《明武宗实录》记载:“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
十万大军交战!
皇帝杀敌十六,军队就死了五十二人?
这就…大捷??
世宗朱厚熜,沉迷修道,道号“万寿帝君”。
大礼议之争…
好好好——!
就是这混球把老四抬成“成祖”,真是该死!
初期革除弊政,整顿吏治,打压权臣与宦官,也算有为之君。
拿宫女jig血炼丹,壬寅宫变,堂堂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随后重用奸臣,20年不上朝,一代明君黯淡。
穆宗朱载坖,废除嘉靖苛政,开放海禁,“隆庆和议”与蒙古和议。
在位六年,服用春药猝死?
神宗朱翊钧,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兴一半,毁他手里?
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因“红丸案”暴毙?
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沉迷木工,天启六年落水,天启七年去世?
明思宗朱由检,虽勤政节俭,但刚愎自用,自缢煤山…
募军饷得约20万两白银,叛军李自成抄家抄出七千万两白银?
这些仓中硕鼠,一个个都该死!
不堪入目的皇帝…
自私自利的朝臣…
朱元璋捂着头颅,心累放下史书。
“标儿…”
“你说,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