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121章 红院昼夜排新戏,除夕宫车迎佳人

第121章 红院昼夜排新戏,除夕宫车迎佳人(2 / 2)

“父亲……宫里的戏重要,让我也来帮帮忙,能多个人手。”

流芝攥着披风系带,声音带着点不好意思,耳尖红得像被炭火熏过。

“还让我多学两句词,别到时候真怯了场,给怡红院丢脸。”

时念望着她身后的温简明,他正望着戏台中央的“雪山”布景出神。

先前她还担心温家会拦着流芝,没成想温简明不仅不拦,还亲自送她来。

“正好缺个给士兵缝棉衣的民妇角色,你来得巧。”

时念也不矫情,既然温家已经抛出了橄榄枝,她也没理由拒绝。

作为婆家人都不在意旁人的闲言碎语,她便更不会在乎了。

她往戏台边一指,晚晴立刻递过件半旧的蓝布裙。

“试试这个,等会儿让吴婶把袖口磨出毛边,再补两个补丁,更像常年做活的妇人。”

流芝刚接过裙子,就见温简明从袖袋里掏出个巧的锦盒。

打开,里面躺着一对精致巧的玉佩。

玉佩表面刻着一朵海棠,里面的飘花就如同雪花一般,瞧着颇为有意境。

“本打算除夕夜给你当贺礼……”

他把玉佩递给流芝,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发梢,语气里满是温柔。

姑娘们顿时起哄,浅醉推着流芝往镜前走。

“快戴上试试!温公子的心意,可不能辜负!”

时念:“……”

她转头翻了个白眼,起初还觉得温简明是个不油腻的。

没想到也这么心机。

非要当着这么多的人面秀恩爱。

在他们这群娘家人面前表明心意是好的,但是多了反倒显得不美了。

过犹不及啊!

时念转头,看着镜中红着脸的流芝,摇了摇头。

温父哪是单纯支持流芝,分明是想借怡红院的戏台,把温家识大体、助朝廷的名声送进皇帝耳朵里。

可这又何妨?

流芝借怡红院的势站稳脚跟,温家借怡红院的机会攀附皇权,这般势均力敌的扶持,总比单方面的依附更长久、更真切。

“念姐,这是《巧劝》的品台本,您再瞧瞧?”

晚晴递过张纸,上面写着新编的品。

讲两个灾民为争半袋救命米吵得面红耳赤,最后被个守寡的老婆婆用“一粒米难成炊,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点醒。

后来两人不仅和好了,还一起把米分给了更弱的孩子。

这是时念仿照现代品形式编的,既通俗好笑,又藏着团结的深意。

排练到深夜,怡红院的灯笼还亮得暖。

烛火在戏台边晃着,凝霜的唱词,混着十二喊“守城”台词的糙话,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温简明没走,坐在角帮乔章林抄戏词,偶尔抬头望一眼戏台,眼里的笑意比烛火还暖。

时念站在廊下望着这一幕,想起现代话剧团的排练场景。

那导演总“好的作品要带着生活的温度,要让观众看见自己”。

这道理,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怡红院。

除夕午时的钟声刚过,春螺巷就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

三辆乌木镶金的马车稳稳停在怡红院门口,在雪光里泛着冷冽的贵气。

姑娘们穿着新做的戏服往外走。

“咱家奉福公公之命,来接各位姑娘入宫。”

领头的太监笑得见牙不见眼,目光扫过众人的戏服。

随后又在卷起来的“雪山”布景上,在青布上顿了顿,由衷赞道:

“各位姑娘这布景做得精细,这青布上的雪山,倒比宫里的云锦更见功夫,更有北地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