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绪在避暑山庄附近观察了一段时间,这才等到入夜,偷偷潜入了避暑山庄当中。
夜色下,他还能看见不少才子吟诗作对,在院中高谈阔论地说着宏图伟业,无非都是建国大业之类的。
乍听之下,就让方绪头疼无比。
“当今女帝昏庸无道,唯有吾等有志之士,扶持一位明君,才能佑我大庆!”
“北恒不过是死了个王子而已,居然要我大庆彻夜纠察,实在是可笑!”
“没错!若是吾等能扶持一位明君,定要打的那北恒蛮人落荒而逃!”
.......
一个个书生意气风发,在月光下抒发爱国之情。
方绪寻觅一圈,还真就在其中找到了严胜的踪影,相比起来,严胜更为低调,整个人捧着一本书,并没有加入这场对话。
不过,寻找严胜闲聊的人自是不少。
“路名兄,你是不是也为国而忧?听小王爷说,你是今年科考最有文采之人!”
严胜苦笑两声:“有文采又能如何,空有一腔抱负,无用武之地,说来实在是惭愧至极!”
那男子哈哈一笑:“谁又不是这样呢,不过路名兄你完全不需要担心,再过不久,我们抱负就能够实现,让那北恒蛮人,永远不敢踏足我们大庆境内!”
严胜重重点头,来上一句:“与君共勉之!”
众人闻声,都被点燃了情绪:“与君共勉之!”
方绪见状,在房顶上等候了一会儿,等待严胜等人的聚会退去。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等,就等了几个时辰,这些书呆子像是游聊不完的话题,一直到深夜才去睡觉。
方绪摸到严胜的房间里去,后者刚睡下,他便是呼喊了一声:“严胜!”
“方哥!”
严胜露出惊喜之色,连忙从床上翻了起来:“你找过来了!”
方绪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对,跟我说说,你这几天有什么发现?”
严胜回答道:“这里的书生有数十个,据他们所说,他们所追随的是荣亲王,就等有朝一日起义,彻底推翻女帝的皇权。”
“在此之前,他们则是在这里传道受业解惑,若是起义的时机到了,他们会作为新一批巨儒,传承大庆之道!”
方绪一听,这些家伙还真是个麻烦!
文官这东西不比武官弱,要知道,古代这种地方,迷信还非常严重,加上这些书生的言传身教,以谣传谣,早晚连黑的都能说成白的。
为何文官能独掌半壁江山,原因也就在这里。
方绪又是问道:“除此之外,有多少人是被逼的?”
“少,很少!”
严胜有些无奈的说道:“就算之前较多,可在这里留的时间久了,也会被这些人同化,毕竟耳濡目染这种事,是无法避免的!”
方绪自然也能理解这种事,他微微点头道:“不用着急,这件事我再来想想办法,你确定在这里出现过的人,只有陈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