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与果核的恋人
第一章天与海之间的相遇
林砚第一次见到沈舟时,是在闽北山区的一片脐橙园里。彼时她刚从农业大学毕业,背着装满土壤检测仪器的背包,踩着沾泥的运动鞋,蹲在田埂上记录数据——这片果园是她的第一个独立项目,任务是改良土壤肥力,挽救因养分流失而减产的果树。
“你好,我是沈舟,负责这片果园的基础设施改造。”男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雨后泥土的湿润气息。林砚回头,看见他穿着卡其色工装裤,裤脚卷到膝盖,露出沾着草屑的腿,手里还提着一个测量仪,“刚才看你蹲在这里半时了,是土壤出了什么问题吗?”
林砚把检测报告递给他,指尖不心碰到他的手背,像被晨露烫了一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太低,而且酸化严重,果树根系吸收不到养分,结出的果子又又酸。”她指着不远处一棵叶片发黄的果树,“你看,连新梢都抽不出来,再这样下去,今年可能要绝收。”
沈舟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眉头轻轻皱起。他是建筑系毕业的,原本在城里做商业空间设计,三个月前突然辞职,跟着做农业投资的父亲来到这片山区,负责给果园修灌溉渠和蓄水池。“我父亲,这片果园是附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要是没了收成,很多家庭都会受影响。”他转头看向林砚,眼神里有她熟悉的执着,“你需要什么帮助吗?比如修个水肥一体化的管道,我可以调整设计方案。”
那天下午,他们蹲在田埂上聊了很久。林砚讲土壤里的微生物如何分解养分,讲不同菌种对果树根系的影响;沈舟讲如何根据地形设计灌溉渠,讲怎样让每一棵果树都能均匀喝到水。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像两株依偎生长的幼苗。林砚突然想起《创世记》里的话:“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沈舟就像那“聚在一处的水”,突然出现在她这片专注于“旱地”的世界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契合。
第二章青草与菜蔬的生长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砚和沈舟几乎每天都在果园里碰面。她带着村民给果树施有机肥,教他们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对付害虫;他则带着工人测量、挖坑,按照她的建议调整灌溉管道的走向,确保每一滴水流都能精准地送到果树根部。
有一次,林砚为了采集不同地块的土壤样本,在山里迷了路。手机没信号,天色又渐渐暗下来,她抱着样本袋,在齐腰深的草丛里不知所措。就在她快要哭出来的时候,远处传来沈舟的呼喊声。
“林砚!你在哪里?”他的声音带着焦急,还夹杂着树枝划过衣服的声响。
林砚立刻回应,看着他跌跌撞撞地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水,衣服也被刮破了好几处。“你怎么找到我的?”她吸了吸鼻子,声音还有些发颤。
“我看你没按时下山,就沿着你早上走的方向找过来了。”沈舟从背包里拿出一瓶水递给她,又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披在她身上,“山里晚上冷,以后不要一个人走这么远。”
那件外套上有他身上的气息,混合着松木香和泥土味,让林砚的心突然安定下来。他们并肩走在下山的路上,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沈舟突然:“我以前在城里做设计,总觉得工作就是画图纸、赶方案,没什么意义。直到来到这里,看到你为了果树熬夜做实验,看到村民们因为果树发芽而开心的样子,才明白什么是‘有用的事’。”
林砚转头看他,月光下他的侧脸轮廓柔和,眼神里有星星点点的光。“就像《创世记》里的,‘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每一样生命的生长,都需要有人用心守护。”她轻声,“你修的灌溉渠,不是简单的水泥管道,是给果树送水的‘血管’;我改良的土壤,也不是单纯的养分补充,是让果树扎根的‘温床’。我们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
沈舟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林砚,我发现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总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像土壤需要微生物,果树需要水,我好像……也需要你。”
林砚的心跳突然加速,像刚施过肥的果树,在阳光里拼命生长。她低下头,看着自己沾着泥土的鞋尖,声:“我也是。”
那天之后,他们的关系像雨后的青草一样,悄悄生长起来。沈舟会在她做实验的时候,默默给她递上一杯热粥;林砚会在他画图纸到深夜时,给他留一盏灯,桌上放着刚洗好的水果。果园里的果树也渐渐有了起色,新梢抽了出来,叶片变得翠绿,连土壤都好像比以前松软了许多。村民们见了他们,总会笑着打趣:“咱们果园来了一对‘神仙眷侣’,不仅救了果树,还让这片地都有了生气。”
第三章果子包着核的约定
转眼到了秋天,果园里的脐橙终于成熟了。金黄的果子挂满枝头,像一个个灯笼,远远望去,整片山坡都被染成了温暖的黄色。村民们忙着采摘、装箱,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