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三(2 / 2)

洪武六年三月戊辰,日交晕。十年正月己巳,白虹贯日。十二月甲子,白虹贯月。十二年四月庚申,日交晕。二四年正月壬子,日有珥,白虹贯之。九月甲辰,白虹贯日。十五年正月丁未,十九年三月己巳,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午,并如之。二十三年正月壬辰,日晕,白虹贯珥。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日上赤气长五丈余,须臾又生直气、背气,皆青赤色。又生半晕,两白虹贯珥,已而弥天贯日。

三十年二月辛亥,白虹亘天贯日。

永乐十八年闰正月癸未,日生重半晕,上有青赤背气,左右有珥,白虹贯之,随生黄气、璚气。

洪熙元年正月乙未,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四月丁未,如之,复生交晕。

宣德元年正月庚戌,日生青赤璚气,随生交晕,色黄赤。二月己卯,日两珥,又生交晕,左右有珥,上重半晕及背气。昏刻,月生两珥,白虹贯之。二年十二月甲戌,月生交晕,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三月庚寅,日生交晕,色黄赤,两珥及背气、戟气各一,色皆青赤。丁酉,日晕,又交晕及戟气二道。十二月己卯,日生交晕。五年正月癸亥,日晕,随生交晕。二月甲午,日交晕,随生戟气。

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六年二月甲寅,日晕,随生交晕及重半晕璚气。八年九月戊戌,辰刻,日晕,两珥背气,申刻诸气复生。十年十二月辛亥,日晕,白虹贯两珥,有璚气,随生重半晕及背气。

正统元年二月己酉,白虹贯月。九月丁未,如之。十二月丙戌,月生背气,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随晕。十二月癸酉,月生两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七年十二月辛丑,月晕,白虹贯之。十一年正月乙未,日生背气,白虹弥天。十四年八月戊申,日晕,旁有戟气,随生左右珥及戴气,东北虹霓如杵。

景泰元年二月壬午,酉刻,日上黑气四道,约长三丈,离地丈许,两头锐而贯日,其状如鱼。十二月甲午,日交晕,上下背气各一道,两旁戟气各一道。二年正月癸卯,日生左右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二月丙戌,日交晕。三年正月丙辰,日生左右珥及背气、白虹。五年十一月壬戌,月晕,左右珥及背气,又生白虹,贯右珥。七年六月丁丑,日晕,随生重半晕及左右珥。

天顺元年二月庚戌,辰刻,日交晕,左右珥,旋生抱气及左右戟气,白虹贯日。未刻,诸气复生。辛亥,日交晕,左右珥及戟气,白虹贯日,弥天者竟日。

二年二月乙卯,日交晕,上有背气,白虹贯日。七年正月戊戌,月生连环晕。

成化二年四月壬寅,日交晕,右有珥。十一年六月己酉,日重晕,左右珥及背气。十二年正月甲子,日交晕。二十年二月己未,日生白虹,东北亘天。二十一年十月癸巳,巳刻,日晕,左右珥。未刻,复生,又生抱气背气。二十三年十二月癸巳,日晕,左右珥,又生背气及半晕。

弘治二年正月甲戌,午刻,日晕,白虹弥天。丙戌,日交晕,左右珥,白虹弥天。二月壬寅,日生左右珥及背气,又生交晕、半晕及抱、格二气。十一月戊辰,月晕连环,贯左右珥。四年二月庚戌,午刻,日交晕,左右珥,下生戟气,白虹弥天。六年十一月乙巳,月晕,左右珥,连环贯之。十八年二月己巳,月晕,左右珥,白虹弥天。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日晕,上有背气,左右有珥,白虹弥天。十二月辛酉,月晕,白虹弥天,甲子,如之。

嘉靖元年四月癸未,月生连环晕。二年正月己酉,月晕,连环左右珥。七年正月乙亥,日重晕,两珥及戟气,白虹弥天。十三年二月壬辰,白虹亘天,日晕,左右珥及戟气。十八年十二月壬午,立春,日晕右珥,白虹亘天。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月晕连环。四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日晕,左右珥,上抱下戟,白虹弥天。

隆庆五年三月辛巳,日晕,有珥,白虹亘天。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庚午,日晕,黑气蔽天。四十八年二月癸丑,日连环晕,下有背气,左右戟气,白虹弥天。

天启元年二月甲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三年十月辛巳,日生重半晕,左右珥。

崇祯八年二月丙午,白虹贯日。

▲星变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辛巳,垒壁阵疏拆复聚。二十九年八月戊子,钦天监言,井宿东北第二星,近岁渐暗小,促聚不端列。三十一年五月癸亥,垒壁阵疏者就聚。正统元年九月丁巳,狼星动摇。十四年十月辛亥,如之。成化六年丁巳,荧惑无光。十三年九月乙丑朔,岁星光芒炫耀而有玉色。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中星动摇,北斗中璇、玑、权三星不明。万历四十四年,权星暗小,辅星沉没。

四十六年九月,太白光芒四映如月影。天启五年七月壬申,荧惑色赤,体大,有芒。崇祯九年十二月,荧惑如炬,在太微垣东南。十二年十月甲午,填星昏晕。

十三年六月,泰阶拆。九月,五车中三柱隐。十月,参足突出玉井。后四年二月,荧惑怒角。三月壬辰,钦天监正戈承科奏,帝星下移。已,又轩辕星绝续不常,太小失次。文昌星拆,天津拆,瑶光拆,芒角黑青。

▲星流星陨

灵台候簿飞流之记,无夜无有,其小而寻常者无关休咎,择其异常者书之。

洪武三年十月庚辰,有赤星如桃,起天桴至垒壁阵,抵羽林军,爆散有声。

五小星随之,至士司空旁,发光烛天,忽大如碗,曳赤尾至天仓没,须臾东南有声。二十一年八月乙巳,赤星如杯,自北斗杓东南行三丈余,分为二,又五丈余,分为三,经昴宿复为二,经天廪合为一,没于天苑。

永乐元年闰十一月丁卯,有星色苍,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云中。西南行,隆隆有声,入云中。二年五月丙午,有赤星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西北行入云中。十六年,有星大如斗,色青赤,光烛地,自柳东行至近浊。二十二年五月己亥,有星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起东南云中。西北行,入云中,有声如炮。

七月庚寅,有星如碗,色赤有光,自奎入参炸散,众星摇动。

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有星大如碗,光赤,出卷舌,东行过东井坠地,有声如雷。

正统元年八月乙酉,昏刻至晓,大小流星百余。四年八月癸卯,大小流星数百。十四年十月癸丑,有星大如杯,赤光烛地,自三师西北抵少弼,尾迹化苍白气,长五尺余,曲曲西行。十二月戊申,有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声,光烛地。

自太乙旁东南行丈余,发光大如斗,至天市西垣没,四小星随之。

景泰二年六月丙申,太小流星八十余。八月壬午,有赤星二,一如桃,一如斗,光烛地。一出紫微西藩北行,至阴德,三小星随之;一出天津,东南行至河南,十余小星随之。尾迹炸散,声如雷。

天顺三年四月癸丑,有星大如碗,赤光烛地,自左旗东南行抵女宿,尾迹炸散。八年二月壬子,有星如碗,光烛地,自天市至天津,尾化苍白气,如蛇形,长丈余,良久散。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乙丑,延绥波罗堡有星二,形如辘轴,一坠樊家沟,一坠本堡,红光烛天。二十年五月丙申,有大星坠番禺县东南,声如雷,散为小星十余。既而天地皆晦,良久乃复。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申刻,有火光自中天少西下坠,化白气,复曲折上腾有声。逾时,西方有赤星大如碗,自中天西行近浊,尾迹化白气,曲曲如蛇行良久,正西轰轰如雷震。

弘治元年八月戊申,巳刻,南方流星如盏,自南行丈余,大如碗,西南至近浊,尾化白云,屈曲蛇行而散。四年十月丁巳,有星赤,光如电,自西南往东北,声如鼓。陨光山县,化为石如斗。光州商城亦见大星飞空,如光山所见。十一月甲戌,星陨真定西北,红光烛天。西南天鸣如鼓,又若奔车。七年五月,宣府、山西、河南有星昼陨。八年四月辛未,有星如轮,流至西北,陨于铅山县,其声如雷。九年闰三月戊午,平凉东南有流星如月,红光烛地,至西北止,既而天鼓鸣。十年正月壬子,有星大如斗,色黄白,光长三十余丈,一小星随之,陨于宁夏西北隅。天鸣如雷者数声。九月乙巳,有星如斗,光掩月,流自西北,陨于永平,有声。十一年正月癸亥,有流星陨于肃州,大如房,响如雷,良久灭。十月壬申,晓,东方赤星如碗,行丈余,光烛地,东南行,小星数十随之。十四年闰七月辛巳,山东有星大如车轮,赤光烛天,自东南往西北,陨于寿光。天鼓鸣。

十六年正月己酉,南京有星昼流。

正德元年十二月庚午,有星如碗,陨宁夏中卫,空中有红光大二亩。二年八月己亥,宁夏有大星,自正南流西南而坠,后有赤光一道,阔三尺,长五丈。五年四月丁亥,雷州有大星如月,自东南流西北,分为二,尾如彗,随没,声如雷。

六年八月癸卯,有流星如箕,尾长四五丈,红光烛天。自西北转东南,三首一尾,坠四川崇庆卫。色化为白,复起绿焰,高二丈余,声如雷震。十五年正月丁未,酉刻,有星陨于山西龙舟谷巡检司厅事,四月丙戌,陕西巩昌府有星如日,色赤,自东方流西南而陨。天鼓鸣。

嘉靖十二年九月丙子,流星如盏,光照地,自中台东北行近浊,尾迹化为白气。四更至五更,四方大小流星,纵横交行,不计其数,至明乃息。十四年九月戊子,开封白昼天鼓鸣。有星如碗,东南流,众小星从之如珠。十九年五月辛丑,星陨枣强,为石四。

万历三年五月癸亥,昼,景州天鼓鸣。陨星二,化为黑石。四年十一月甲午,有四星陨费县,火光照地。质明,落赤点于城西北,色如朱砂,长二里,阔一二尺。是月,临漳有星长尺许,白昼北飞。十三年七月辛巳,有星如碗,陨于沈丘莲花集。天鼓鸣。十五年六月丙寅,平阳昼陨星。丁卯,辰刻,有星如斗,陨于平阴,震响如雷。十七年正月庚申,有星陨西宁卫,大如月。天鼓鸣。二十年二月丙辰,有三星陨闽县东南。二十二年正月戊戌,保定青山口有大飞星,余光若彗,长二十余丈。二十七年三月庚子,盖州卫天鼓鸣,连陨大星三。三十年九月己未朔,有大星见东南,赤如血,大如碗,忽化为五,中星更明,久之会为一,大如簏。辛巳,有大小星数百交错行。十月壬辰,五更,流星起中天,光散七道,有声如雷。三十三年九月戊子,有星如碗,坠于南京龙江后营,光如火,至地游走如萤,移时灭。明日,复有星如月,从西北流至阅兵台,分为三,坠地有声。十一月,有星陨南京教场,入地无迹。三十五年十一月癸巳,有星陨于泾阳、淳化诸县,大如车轮,赤色,尾长丈余,声如轰雷。三十八年二月癸酉,有星大如斗,坠阳曲西北,碎星不绝。天鼓齐鸣。四十一年正月庚子,真定天鼓鸣。流星昼陨有光。四十三年三月戊申,昼,星坠清丰东流邨,声如雷。四十六年十月,辛酉,有星如斗,陨于南京安德门外,声如霹雳,化为石,重二十一斤。

天启三年九月甲寅,固原州星陨如雨。

崇祯十五年夏,星流如织。后二年三月己丑朔,有星陨于御河。

▲云气

洪武四年四月辛丑,五色云见。戊申、乙酉,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庚午、丙子,六月辛巳,七月己酉、壬子,八月己亥,六年六月丁丑,七月癸卯,七年四月丙午,五月丙戌、癸巳、甲午,六月乙未、乙卯,七月己卯,八月辛酉,八年正月壬申,四月丁未,五月庚午、癸未,六月壬辰、己亥,十月庚戌,九年八月癸巳,十四年九月甲申,十五年正月甲申,五月庚申,九月乙卯、丙寅,十一月辛酉,十八年四月癸巳、乙未,五月辛未、甲申,六月癸丑,十九年九月壬午,二十年十一月丁亥,五月乙酉,二十七年六月乙卯,并如之。

<!--PAGE 10-->永乐元年六月甲寅,日下五色云见。八月壬申,日珥随五色云见。八年二月庚戌,车驾次永安甸,日下五色云见。十一年六月戊申朔,武当山顶五色云见。

十七年九月丙辰、十二月癸未,庆云见。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月下五色云见。

洪熙元年二月癸酉、庚辰,三月乙未,俱五色云见。

宣德元年八月庚辰,白云起东南,状如群羊惊走。十一月丙辰,北方有苍白云,东西竟天。二年十一月乙未,日下五色云见。四年六月戊子,夜五色云见。

六年二月壬子,昏,西方有苍白云,南北竟天。十年三月丁亥,月生五色云。

正统二年七月庚子,月生五色云。十月己丑,日生五色云。十二月癸亥,如之。三年七月己亥,夜,中天有苍白云,南北竟天,贯南北斗。八年十一月戊辰,夜,东南方有苍白云,东西亘天。九年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年九月丁酉,日生五色云。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四年十月庚申,昼生苍白云,复化为三,东西南北竟天。

景泰元年六月乙酉,赤云四道,两头锐如耕垅状,徐徐东北行而散。八月甲戌,黑云如山,化作龙虎麋鹿状。九月丙寅,有苍白云气,南北亘天。二年六月戊寅,日上五色云。九月辛酉,夜苍白云三,东西竟天。三年正月癸亥,东南有黑云,如人戴笠而揖。四年十一月丁卯,月生五色云。天顺二年十月壬申,四年十月戊午,亦如之。

成化二年三月辛未,白云起南方,东西竟天。十一年正月丙寅,月生五色云。

十八年十月庚午,五色云见于泰陵。二十一年闰四月壬辰,开、濮二州,清丰,金乡,未、申时黑云起西北,化为五色,须臾晦如夜。

弘治二年正月辛巳,日生五色云。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嘉靖十七年九月戊子,并如之。十八年二月庚子朔,当午,日下有五色云见,长径二寸余,形如龙凤。

万历五年六月庚辰,祥云绕月。

天启四年六月癸巳,午刻,南方五色云见。

明史

<!--PAG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