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旅途(节选)(2 / 2)

“转到舱里去罢。”我想。然而在那个舱里面正在黑暗中闲谈和静躺着的那些怕风者,不就是和粪蛆同样讨厌的一堆生物么?我不得不踌躇,而其实是苦恼了。

幸而这个船,当我正想着上岸去的时候,许多水手便忙着,铁链子沙沙锵锵的响,呀呀呵呵地哼着在起锚,就要开驶了。11然而在船身摇动的这一瞬间,那些女贩子,就完全莫明其妙的,抖起嗓子了,分不清的大声地乱哼乱叫。其中,有卖面和卖汤丸子的,就为了他们的筷子,碗,铜壳子还不曾收到,急慌了,哭丧一般的,带咒带骂的呼喊着,并且凡是“落水死!烂肚皮!”等等恶意的咒语,连贯的一句句极清朗地响亮在空间,远听去,也像是一个年青的姑娘在高唱着山歌似的。12

11 拟声词

“沙沙锵锵”“呀呀呵呵”,拟声词的使用将船开动时的情景描写得很有画面感。

12 以美写丑

一连串恶意的咒骂,这是多么不文明的现象啊,但作者却将其形容成“年青的姑娘在高唱着山歌”,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以美写丑的手法。咒骂之丑与山歌之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冲击,更能让人感觉到作者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批判。

汽笛叫过了,船转了头,就慢慢地往前开驶。那些密密杂杂围满在船身两旁的木划子,这时已浮鸥一般的,落在后面了。

唱山歌似的那咒骂声音,虽然还在远处流**,但没有人去注意,因为这些客安定了,爬上铺去,彼此又闲谈到别种的事。

不久,天夜了,并且还吹来风,很冷的,于是我只得离开船头,又归到那舱中去受臭气的窒塞。

“像这种臭气,倘若给从前暴虐的帝王知道,要采取去做一种绝妙的极酷刻的苦刑罢。”

我想。在这时,一个茶房提着煤油灯走进舱来,用两只碗相碰着,并且打他的长沙腔大声嚷着:

“客人!开饭哩……”

接着便有许多客,赶忙的爬起来,当做床铺的木板子便发出札札的响。

这个茶房又用力的把两只碗碰响了一下,大声叫,“说话,你是几个?”他向着那胖子。

胖子便告诉他,并且把船票从腰间青布钱搭子里摸出来,送他看。茶房于是又逐一询问别的客。

最后,这茶房便宣告了,脸向着门外的同伙,高声的,纯熟得也像一个牧师念圣经,朗朗地嚷道:

“八个,三个和二个,四个,一个,……大大小小共统二十二个。”说完了,他又非常得意的嬉笑着,把两只碗相碰了一下。站在门外的那同伙,便如数的把碗递进来给他。13

13 语言、行动与叙述相结合

作者以茶房的行动与语言自然地开启了在房舱中“吃饭”这一情节的描写,并随着他的走走停停引出了对客人的叙述,尤其是对胖子掏船票的描写,令这段场景显得不死板。最后,作者又借茶房之口告诉读者小小的船舱一共有二十二个人,形象地呼应了前文所描写的拥挤。

这真是可惊的事!完全出我意外的,除了我自己,我才知道这安置着十二架床铺而不得容足的舱中,竟然还住着二十一个人!二十一个人……

“我的天!”我真要这样的叹息了。

因为了了灯光,这舱中便显出昏昏的,比较不怎样的黑暗了,那胖子的家属——用花布包头的宛如年青的麻阳婆,两个中应有一个是他的堂客罢,——就开始慌慌张张的,急急地把一张灰色的线毡打开,用绳子捆在床前的柱头上;14作为幔帐,也像恐怕着他们的样子给别人瞧见了,是一种重大的损失和祸害似的。然而这举动正合她丈夫的心怀,所以那胖子便笑嘻嘻的,傲然地得意着,并且不惮烦地把饭碗和筷子,从线毡的边缝间塞了进去。

14 细节描写

“慌慌张张”“急急”,生动的用词将女人匆忙捆线毡的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

当茶房把饭碗半丢式的放到我**来,那碗座,便在我白色的棉被上留下永远的油质圆圈了。这个碗,是白地兰花,粗糙而且古板,看着会使人联想起“三寸金连”和发辫子这一类东西的,却密密地缺着口,里和面全满着腻腻的油泥。15

15 外形描写

作者对碗的外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突出其缺着口和满是油泥的特点,尤其是“三寸金连”和“发辫子”的联想,生动形象,令浓浓的油腻感扑面而来。同时,“三寸金连”和“发辫子”也隐喻出作者对旧式社会的批判。

“喂!换一个。”我说。

“一个样……”

茶房的这答话真是忠实,换到的碗的确缺口缺得更多了。

“真没有办法!……”我想;然而我还得担忧着,细想唇儿应当怎样的小心,到吃饭时才不致给缺的碗边给拉破了,流出血来。

和这碗同样恼人的,还有头尾一样四四方方的竹筷了。这筷子是当着我眼前,曾经在茶房的粗壮而且长满着黑毛的大腿上刮过痒的;因为当他预备把这筷子丢给我的时候,也不知是蚊子还是别种有毒的虫儿正在他的腿上咬着,使他惊跳了起来。

在这样的境遇中,虽然有点饿,我也只能够空着饭碗,眼看这舱中的客——他们每个人都快乐的谈笑着,一面又匆匆忙忙,饿馋馋的大口大口地吞下那不洁的饭和菜……然而这些人,他们所用的碗筷不就是和我一个样的么?16其中,我尤其不能不佩服到那胖子,像他那样笑嘻嘻的,接连着从灰色的线毡边缝间把饭一碗又一碗的送进去,一面还赞颂一般的说:

16 对比

空着饭碗的“我”与大口吞下不洁饭菜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当时底层民众的粗鄙与庸俗。

“多吃些啰!饭还香,菜的味儿也好。……”

大约是不很久罢,这些人便吃饱了,每个人又躺下去,大家勾搭着说一些闲话。但不久,这说话的声音就慢慢地减少了,熟睡的鼾声接连着不断地响起来。

……

第二天天亮之后,这两个女人却又始终不肯露面的躲在毡子里,吃饭又得那胖子一碗一碗的从边缝间送进去。……

啊!从常德到汉口去,在这小小的旅途中,我是纯粹的在这种的苦恼中沉溺!17

17 直抒胸臆

结尾直抒胸臆,诉说对眼前这一切“纯粹的”苦恼,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经过前文对船上种种丑态的描写,作者的这番感慨自然能非常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阅读赏析

胡也频关注社会现实,他在很多作品中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愚昧与麻木,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这篇《小小的旅途》就可以算作这类作品中的代表作。文章将叙述的视角放在“我”从常德到汉口这一段的旅途上,以“我”的见闻来书写下层普通民众的种种丑态。

作者刚一开始,就以“一股臭气,也像是久囚的野盗得到越狱的机会一般,就神速和有力地冲了出去,使我竟至于头脑昏乱了好久”奠定了房舱混乱、污秽的氛围,也暗示出“我”这段旅途的不愉悦。紧接着,作者便对旅途上的人们展开了细描:因为“风大”,他们宁愿忍受着污浊难闻的味道也不开窗透气;舱外做生意的场面也是闹哄哄的,因为猛然间的船开,所听到是无比丑恶的咒骂声;开饭后的碗是那么油腻不堪,令“我”难以下咽,但船上的人还吃得津津有味……可以说,作者所展现的一幕幕场景是极为拥挤、混乱、庸俗、丑陋的。面对这样的同胞,试问作者怎么欢喜得起来呢?此外,作者还以一些表示自己情绪的语言,如“他们这一伙人,纵在没有空气的地方,也会异于常人的依样好好地生存着吧……”“看着这种情景,真是的,要使人不困难的联想到中国式厕所里面的粪蛆,那样的**,蜷伏,盘来旋去……”来展示自己厌恶,反映出他对这段旅途的种种不满,浓浓的批判已显笔端。最后,作者索性直抒胸臆,来表达自己的“苦恼”。他的这份苦恼,不只是因为这一段旅途中的苦恼,更是以小见大,浓缩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病态人生的深深担忧,彰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阅读延伸

1.文中有不少比喻句,请你任选一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作者描写他这一段旅途中所见的种种丑态,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