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目光炯炯”“侧耳探头”“或坐或立”等词形象地刻画了吃讲茶的客人们的动作和神态,生动展现了上海地区茶楼的人文风貌,使得茶楼和茶客的特征更加具体鲜活。
除了这一批有正经任务的短帮茶客之外,日日于一定的时间来一定的地方作顾客的,才是真正的卢仝、陆羽们。他们大抵是既有闲而又有钱的上海中产的住民;吃过午饭,或者早晨一早,他们的双脚,自然往走熟的地方走。看报也在那里,吃点点心也在那里,与日日见面的几个熟人谈推背图的人实现,说东洋人打仗,报告邻右一家小户人家的公鸡的生蛋也就在那里。5
5 人物描写
作者将短帮茶客和“真正的卢仝、陆羽们”对比来写,通过他们神情、动作和行为将“真茶客”自在闲适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也反映了茶楼作为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作用。
物以类聚,地借人传,像在跑马厅的附近,顾客的性质与种类自然又各别了。上海的茶店业,既然发达到了如此的极盛,自然,随茶店而起的副业,也要必然地滋生出来。第一,卖烧饼,油包,以及小吃品的摊贩,当然,城隍庙的境内的许多茶店,多半是或系弄古玩,或系养鸟儿,或者也有专喜欢听说书的专家茶客的集会之所。像湖心亭,春风得意楼等处,虽则并无专门的副作用留存着在,可是有时候,却也会集茶客的大成,坐得济济一堂,把各色有专门嗜好的茶人尽吸在一处的。
还有茶楼的夜市也是上海地方最著名的一种色彩。小时候在乡下,每听见去过上海的人,谈到四马路青莲阁四海升平楼的人肉市场,同在听天方夜谭一样,往往不能够相信。现在因国民经济破产,人口集中都市的结果,这一种肉阵的排列和拉撕的悲喜剧,都不必限于茶楼,也不必限于四马路一角才看得见了,所以不谈。6
6 对比
作者将小时候传闻中的上海和现在亲眼所见的上海进行对比,当年人声鼎沸的上海如今已亲眼得见,但却是经济破产导致的结果。作者将这种看似相同的热闹形容为“悲喜剧”,言语间流露出对时势动**、民生凋零的伤感与无奈。
阅读赏析
景物描写按照对象的不同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中风景、物体的描写,因此,景物描写除了包含江河湖海、山川草木等自然风光外,还包括了建筑、器物等风物和生活习惯等风俗的描写。
茶楼是典型的人工制造的景物,因而包含了更多社会意义。在本文中,作者对茶楼的外观着墨不多,更多地展示了茶楼内茶客的生活,进而由小见大地展现出当时上海的人文风貌。景物描写有交代时代背景的作用,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便于我们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结合史实我们会发现,郁达夫生活在社会极为动**的年代,在抗战中他成长为一名反抗压迫、反抗殖民统治的先锋,他将对人和社会的观察融入文字中,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得到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也看得到他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同情和关怀。
阅读延伸
1.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茶楼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作者详细写了茶客们“吃讲茶”的情景,对于刻画上海茶楼的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