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2 / 2)

4 对比、动作描写

这一句写“酒徒”吃酒的特点,从后文可知,作者便是“酒徒”之一。此处作者用“一口”“一片”与“无穷”形成对比,突出塘栖的酒菜味道鲜美,令人回味。“呷”“嚼”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细细品味和享受美食的情态,表现他乐在其中的悠然心情,抒发了作者对朴实简单的生活的喜爱和对古人雅致生活之风的追崇。

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5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确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

5 对比

吃枇杷普遍麻烦,而在船中则自在许多。作者用在船上与平时吃枇杷的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在船里吃枇杷一连串顺畅的动作描写印证了本段开头的结论——“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

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6

6 首尾呼应

作者在结尾处称夏目漱石为知音,照应开篇,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题。夏目漱石对城市的厌弃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也获得了作者的认同,作者借夏目漱石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的思想。

阅读赏析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也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级人物。丰子恺先生不仅在书画上有卓越的成就,其散文作品也颇负盛名,郁达夫甚至评论他的散文为“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总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和日常经历与感受入手,他的文字质朴坦率,却饱含真挚深沉的情感,往往让读者产生直击内心的共鸣。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从水乡行船一事入手,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尽行船一路的见闻感受。“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按照地点的转移变换立足点,边走边看,记述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在景物描写中,选好描写角度十分重要,移步换景的观察方式是定点观察的延续,能连贯顺畅地交代一系列景物,但在观察和写作中要注意交代清楚立足点的变化,避免叙述逻辑混乱,也要同时把握不同景物的特征,在保证单一景物特征鲜明的同时也要关注到景物之间的关系。

阅读延伸

1.分析文章开篇引用夏目漱石小说的作用。

2.作者从多方面表现了游塘栖的愉悦心情,试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梳理塘栖之乐的具体表现。

3.分析本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简述是通过哪些情节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