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的艺术(2 / 2)

(六)出言典雅

骂人要骂得微妙含蓄,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这才是骂人的上乘。欲达到此种目的,深刻之用意固不可少,而典雅之言词则尤为重要。言词典雅可使听者不致刺耳。如要骂人骂得典雅,则首先要在骂时万万别提起女人身上的某一部分,万万不要涉及生理学范围。骂人一骂到生理学范围以内,底下再有什么话都不好说了。譬如你骂某甲,千万别提起他的令堂令妹。因为那样一来,便无是非可言,并且你自己也不免有令堂令妹,他若回敬起来,岂非势均力敌,半斤八两?6再者骂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加人以种种难堪的名词,称呼起来总要客气,即使他是极卑鄙的小人,你也不妨称他先生,越客气,越骂得有力量。骂的时节最好引用他自己的词句,这不但可以使他难堪,还可以减轻他对你骂的力量。俗话少用,因为俗话一览无遗,不若典雅古文曲折含蓄。

6 委婉避讳

这一条“技巧”谈论的重点是如何委婉地说话,这两句则可视为委婉说话的具体示范。作者用含蓄的表述解构了“国骂”的本质,暗讽了骂人行为背后隐藏的肮脏粗俗、野蛮倒退的文化心理特征。

(七)以退为进

两人对骂,而自己亦有理屈之处,则处于开骂伊始,特宜注意,最好是毅然将自己理屈之处完全承认下来,即使道歉认错均不妨事。先把自己理屈之处轻轻遮掩过去,然后你再重整旗鼓,着着逼人,方可无后顾之忧。即使自己没有理屈的地方,也绝不可自行夸张,务必要谦逊不遑,把自己的位置降到一个不可再降的位置,然后骂起人来,自有一种公正光明的态度。否则你骂他一两句,他便以你个人的事反唇相讥,一场对骂,会变成两人私下口角,是非曲直,无从判断。所以骂人者自己要低声下气,此所谓以退为进。

(八)预设埋伏

你把这句话骂过去,你便要想想看,他将用什么话骂回来。有眼光的骂人者,便处处留神,或是先将他要骂你的话替他说出来,或是预先安设埋伏,令他骂回来的话失去效力。他骂你的话,你替他说出来,这便等于缴了他的械一般。预设埋伏,便是在要攻击你的地方,你先轻轻的安下话根,然后他骂过来就等于枪弹打在沙包上,不能中伤。7

7 比喻

把对骂比作一场战斗,把骂人的话比作枪弹;故意把不文明、不体面的骂人行为和严肃宏大的主题作比,反讽骂人者格局狭小、缺乏气度。

(九)小题大做

如对方有该骂之处,而题目身小,不值一骂,或你所知不多,不足一骂,那时节你便可用小题大做的方法,来扩大题目。先用诚恳而怀疑的态度引申对方的意思,由不紧要之点引到大题目上去,处处用严谨的逻辑逼他说出不逻辑的话来,或是逼他说出合于逻辑但不合乎理的话来,然后你再大举骂他,骂到体无完肤为止,而原来惹动你的小题目,轻轻一提便了。

(十)远交近攻

一个时候,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以骂人的时候,万勿连累旁人,即使必须牵涉多人,你也要表示好意,否则回骂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

骂人的艺术,一时所能想起来的有上面十条,信手拈来,并无条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骂人。同时也是想把骂人的技术揭破一点,供爱骂人者参考。挨骂的人看看,骂人的心理原来是这样的,也算是揭破一张黑幕给你瞧瞧!8

8 总结全文

重申写作目的,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既照应了开头,也使结尾自然收尾,文章结束得干脆利落。

阅读赏析

骂人是一种不文明、没素质的行为,本文却公然强调了骂人的“正面意义”,并认认真真地给出了一套“骂人的教程”,这听起来就有一种戏谑的意味。细读这套“教程”的每一则之后发现,不仅“出教程”这件事本身很幽默,“教程”细则的写法也很幽默,甚至连“教程”的具体内容都是在教读者怎样不带脏字、不引起肢体冲突地骂人——即讽刺,也就是幽默的技巧之一。

作者从情绪表达的层面对骂人这一行为表示了理解,似乎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评说人类这一冲突行为。可以看出,他故作正经地讲述骂人技巧,多少是在调侃骂人者的费尽心机。他认为人们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不同的看法,但也对人类好斗的天性感到无奈,甚至对人们因愤怒而失去理智的行为表示不齿。说到底,作者终究是不认可“骂人”的。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感觉到,市井小民的相骂于当事人自己颇有意义,在旁人眼中却如同一场笑话。

经过本文这样一番幽默的解构,我们的某些愤怒情绪似乎被消解了;或许真有想学骂人的读者,在看完本文后,骂人的欲望也随之减淡,付诸一笑。作者看似在教人骂人,原来是在设法叫人们不骂人。我们都做过骂人者,也都可能被骂过。结尾“供爱骂人者参考,挨骂的人看看”不禁给读者提了个醒,敬告各位在日常生活中务必保持理智。

阅读延伸

1.你怎么看待骂人这种行为?

2.通过本文的描述进行概括,骂人的人普遍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3.作者所描写的“骂人”和你理解的“骂人”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