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英
探索思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忙”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每天清晨,人们信心满满地奔向自己该去的地方,认真完成自己当日的任务,用忙碌填满时光。这种忙碌是精彩的,是不亦乐乎的。而如果忙得不可开交呢,那又是怎样一种体验?请听袁昌英女士给我们娓娓道来。
阅读批注
“忙”字一只,就够概括我最近的生活。嗨,这个“忙”字的滋味真够你受!它有压榨紧捆威逼利诱的威力。我自小就害怕棺材,因为睡在里面,出不得气。1
1 比喻修辞
本文标题为“忙”。作者为了形象地突出“忙”的威力,用人人避讳的“棺材”来比喻“忙”,狭长窄小,不仅出不得气,而且“忙”的时候恐怕连出气也顾不上吧!文章开头作者就营造了一种急匆匆、忙乱乱的氛围,极有代入感。
“忙”就像这末一个长方形的,木头有半尺来厚的木匣子,把你嵌在里面,脑袋儿不能伸,脚尖儿不能顶,两手更是没法抱着头儿伸个懒腰儿!眼儿吗?那更是没得说的了!任你秋光怎样明媚,秋菊怎样凄艳,秋月怎样皎洁,这个匣儿把你封得紧紧的,不让你的一双眼儿越雷池一步。
忙!像我这末一个身兼数种要职的大员,怎样会不忙呢?我是个主妇。当然,跑厨房,经管柴米油盐酱醋茶,应接宾客,都是我的本分。一会儿,“太太,油没有了。”一会儿,“太太,洗衣皂没有了。”一会儿,“太太,挑水的要钱。”一会儿,这个那个,给你脑袋儿叫个昏,两腿儿跑个酸,好在这个职务虽是重要,我只挑得小半个在身上,其余的大半个,有个非常的老好人儿替我肩去了。2
2 排比修辞
身为主妇有多忙呢?作者用四个“一会儿”刻画出了主妇在家中的忙碌形象。三个加引号的“太太……”句式,又为忙碌的场景加入了接连不断的声音,画面感极强。
我又是个母亲。大的孩子虽是高得超出我的头两三寸,小的却仍相当小。儿女不管大小,总是要占去母亲不少心思。要是生起病来,那就简直要母亲的命!就是平常强健无事,他们身上的衣服鞋袜,就够你焦心。春夏秋冬四季,没一季不要早早给他们筹备。
最可怕的是鞋袜,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终年补破袜,做新鞋,一辈子也闹不清!
从前有仆妇代劳,现在非亲手操作不可。当然,你要是腰缠十万,代劳还是有的。穷教授的家庭,那来这一份儿便宜?
我又是个教授,而且自命是个挺认真的老教授。每星期八九个钟头的正课,编讲义,看参考书,改卷本,已经就够一个人整个身心的忙了,况且还要这里参加一个会议,一去半天,那儿参加一个座谈会,又是半天。3青年学生有的是精力,演戏呀,开音乐会呀,出壁报呀,都得请老师帮些忙,出点力!你说我忙不忙!
3 语言精练
一个长句,道尽了作者工作的忙碌程度,从中,读者很容易想象出,作者年复一日的工作安排是多么紧凑,好似陀螺一般忙得团团转。精练准确的语言是写作必修的功课,语言“简而达意”是最难、也是最高深的写作要求。
其实,做主妇也得,做母亲也得,当教授也得,三职一身兼之,都是我分内之事,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可是,我这个不守本分的人,还有一个毛病,说起来,挺难为情的!我……咳!快别做声吧,免得把人羞杀!什么?那有什么害臊的!人世间自命是什么什么的多着,自命是什么,并不一定真的是什么。所以我自命是皇帝,也不打紧,也无害于天地万物!因此,我这里敢于大胆地说出来:我自命是个作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