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排比修辞
作者用三个句型相似的“即使……也还……”的排比句,来论证学习木工手艺会获得不同的程度和水平,即使是最低的程度,“也还不至于糟蹋东西”。这组排比句的作用在于说明木工手艺并不卑贱,它也有着独特的职业价值。
第三,我要问他:你是不是以为做写家比做别的更轻而易举呢?7比如说,做木匠,须学好几年的徒,出师以后,即使技艺出众,也还不过是默默无闻的匠人;治文艺呢,你可以用一首诗,一篇小说,而成名呢?我告诉你,你这是有意取巧,避重就轻。你要知道,你心中若没有什么东西,而轻巧地以一诗一文成了名,名适足以害了你!名使你狂傲,狂傲即近于自弃。名使你轻浮、虚伪。文艺不是轻而易举的东西,你若想借它的光得点虚名,它会极厉害地报复,使你不但挨不近它的身,而且会把你一脚踢倒在尘土上!8得了虚名,而丢失了自己,最不上算。
7 段落中心句
8 拟人修辞
此处,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文艺”拟人化,用“厉害地报复”“一脚踢倒”等短语,形象地说明了“文艺不是轻而易举的东西”。若想真正投身于文艺创作,就要做到淡泊明志,切勿因名利丢失了自己。
第四,我要问他:你若干文艺,是不是要干一辈子呢?9假若你只干一年半载,得点虚名便闪躲开,借着虚名去另谋高就,你便根本是骗子!我宁愿你死了,也不忍看你做骗子!你须认定:干文艺并不比做木匠高贵,可是比做木匠还更艰苦。在文艺里找慈心美人,你算是看错了地方!
9 段落中心句
第五,我要告诉他:你别以为我干这一行,所以你也必须来个“家传”。10世上有用的事多得很,你有择取的自由。我并不轻看文艺,正如同我不轻看木匠。我可是也不过于重视文艺,因为只有文艺而没有木匠也成不了世界。11我不后悔干了这些年的笔墨生涯,而只恨我没能成为好的写家。做官教书都可以辞职,我可不能向文艺递辞呈,因为除了写作,我不会干别的;已到中年,又极难另学会些别的。这是我的痛苦,我希望你别再来一回。不过,你一定非做写家不可呢,你便须按着前面的话去准备,我也不便绝对不同意,你有你的自由。你可得认真地去准备啊!
10 段落中心句
11 逻辑严谨
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职业而言,各种各样的职业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此处,作者亮出了自己对文艺的看法,不轻看但也不过于重视,对于木匠也是一样。逻辑严谨,令人信服。
阅读赏析
老舍先生的这篇《文艺与木匠》,创作于1942年。当时的先生是三个孩子——舒济、舒乙、舒雨——的父亲,而他最小的女儿舒立还尚未出生。探究创作本文的主要原因,先生大概是为了给孩子们做职业选择的启蒙,次要原因呢,也或许是为了总结自己多年的文艺写作之路。不管怎样,这篇短小精悍又干货满满的文章问世了,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文章一开头,先生就介绍了木匠的两个态度,并巧妙地引出对文艺写家的思考。尤其在论证“五点经验之谈”时,先生仍不忘适时地拿“木匠”来做对比,使整篇文章与标题相互呼应,不厚此薄彼,时时围绕文章标题与中心展开论证。这一点,是除了先生在文中谈到的五点宏观经验外,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基本也最宝贵的一条写作经验。
写作犹如用圆规画圆,标题和中心就是圆心,而整篇文章的论述都应在合适的半径里面。这样画出来的“圆”才柔顺饱满,才是一篇结构严谨、中心明确的好文章!
阅读延伸
1.在议论文中,段落分论点或段落中心句的使用频率很高。请你说说这样行文的好处。
2.从议论文常见命题形式来看,与本文标题类似的有以下三种:关系型(如:个人和集体)、对比型(如:自卑与自负)、比喻类(如:科学家和春蚕)。你是否取过此类工整又对称的标题呢?是如何展开论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