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规矩(2 / 2)

6 设喻开拓论证思路

此处,作者用茶杯来设喻。茶杯质地不同,喝茶人的心境也不同,借此说明做人也要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这样才能受人敬重。你也不妨时常锻炼联想能力,寻找与论点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展开说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

做人也如此,人是有品格的。在社会上做了一个不够规矩没有品格的人,社会就要把他丢在一旁,轻视冷落他。倘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别人对待他也就会肃然起敬的。如今社会上不幸是好品格的少,坏品格的多。大家不互相看重,像那破茶杯不值钱,老被人家随意丢。

在我临结束这番讲话之前,贡献诸位四个字,曰:“敬业乐群”。7

7 深化论点,指明方向

做人的规矩是人生最高的艺术,那该怎样攀上艺术之巅峰呢?作者贡献出四个字“敬业乐群”来深化论点,也为读者指明了“做人”要努力的方向。

“敬”是当心,要把事当事看。诸位在学校有师长同学,在家里有父母、兄弟、亲戚、乡邻,如果在社会上服务,就有同事,这都不止你一个人,这就是群。“群”是在你之外还有别人存在着。职业由你自己喜欢,自己挑拣,他人不该强迫你,这是你的自由。

但做人则应有一个做人的共同标准。一个人可以失业,也可以没有职业,但一个人终不能无群。纵使你眼前无群,然而在你脑中仍不能无群。假若世上全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在这样的情形下,今天的你,也还要替明天的你负起一个责任。否则,对不起明天的你了。

仅是一个人,尚且如此,故在社会上处群,不得不当真看重,那便是“敬业”了。同时更须有一快乐的心情。对父母、师长、同学,甚至对职业,对社会,全该有此一番快乐,即便是“敬业乐群”。

人又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你现在入学读书,他未入学读书。这并不能说,你是人,他不是人了。七情是人所共有,却也是做人的条件,我们称之曰“性情”。性情都该有修养,有合艺术的、道德的规矩。性情的价值,就是人的品格的高下所在了。

若深一层言之,诸位当知,做人的条件,可以是知识技能不在内,职业高下不在内,而主要即在性情上。诸位要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无论起居饮食,一言一行,对待家庭、学校、社会,这一切都有你内在性情的表现。最主要还是要敬业乐群。能知敬业乐群,便使为学与做人,一以贯之了。

我以上所讲,诸位或者会认为很普通,可是真要照所讲去做,可也就很难。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个人自小至老,时时在学,最快乐的就是学“做人”。这是人生下来第一个职业,也是我们人最伟大、最高贵的知识和技能。

今天我所要贡献给诸位的,就是那“敬业乐群”四个字。必“一天人、合内外”。倘或仅敬业而不乐群,中国人则不奉以为性命之正宗。8

8 再次点题,提出希望

作者详细论述“敬业”“乐群”后,在文章末尾再次强调这四个字。虽然照着做很难,但能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做人”,并时时践行做人的规矩。而且“敬业”和“乐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阅读赏析

提起钱穆先生,可能你会想到他“国学大师”的称号,也可能敬佩他自学成才的毅力,还可能倾心于他参与创办的位于香港的“新亚书院”……没错,这些都是钱穆先生人生履历中的闪光点。但今天,他不和我们谈学习、谈教育,而是谈“做人的规矩”。

文章开篇,钱老先生用大量篇幅指明,做人要有规矩,做人的规矩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只有懂得并遵守规矩,才能成为品格高尚的人,成为受人敬重的人。那么,做人的规矩到底是什么呢?钱老先生借用《礼记·学记》中的成语“敬业乐群”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敬业乐群”,简言之,就是对事业工作尽心尽职,对家人朋友和睦友好。虽然仅有四个字,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克服困难,努力践行;合规而为,乘势而行。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

阅读延伸

1.在写议论文时,你一般会把论点安排在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呢?

2.设喻开拓论证思路,即运用某些能和论点构成比喻或类比关系的寓言、故事、事物来活跃思维,展开论证的一种方式。本文中,作者用“茶杯”来设喻“做人”。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来设喻“做人”呢?

3.你是如何理解“敬业乐群”这四个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