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承上启下、点明主旨
设置过渡段,来总结冬季,引出下文。同时引出文章中心思想,即借写景来表达作者对祖国陷入战乱的悲痛之情。过渡段从结构上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就是要从上面的内容向下过渡,引出下文,使得下文的出现自然连贯。
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的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8
8 比喻、举例说明
“来无信”“去无踪”“眼睛一眨”“飞马溜过”,用词灵巧,形象贴切,将春天的短暂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通过“刚拆炉子就得盖凉棚”的例子从侧面反映春天的来去匆匆。举例说明,用人们熟悉易懂的具体事例来阐释抽象的事物或事理,形象具体,通俗易懂。
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9
9 比喻、夸张
作者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带领读者领略城内城外的绿,并将其比作洪水,与“嫩绿的波浪”相映衬,将春天的嫩绿赋予了动态美,同时采用夸张手法,从侧面衬托这份嫩绿美得惊心动魄。
北京市内外的新绿,琼岛春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外光派的妙画!但是这画的框子,或者简直说这画的画布,现在却已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够重见得到天日呢?
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三四点钟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阴阴要穿单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
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像什刹海、菱角沟、二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荫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也可以一点儿也感不到炎热与熏蒸。而夏天最热的时候,在北平顶多总不过九十四五度,这一种大热的天气,全夏顶多顶多又不过十日的样子。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午睡,就有点儿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了一道了,所以在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像是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
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10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 Su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10 景物描写、动静结合
“红柿”“芦苇黍稷”为静,“烟树人家”、贩卖生果的“农户佃家”为动,作者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那份“秋高气爽”,让读者心生身临其境之感。
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的特别的好处;冬天是室内饮食奄息的时期,秋天是郊外走马调鹰的日子,春天好看新绿,夏天饱受清凉。至于各节各季,正当移换中的一段时间哩,又是别一种情趣,是一种两不相连,而又两都相合的中间风味,如雍和宫的打鬼,净业庵的放灯,丰台的看芍药,万牲园的寻梅花之类。11
11 总结上文
对四季特色进行总结,令读者清晰感受北平的四季分明,同时四季交替之间又没有明显的界线,两两交融的感觉让人为之着迷,刻画了作者对北平四季的爱之深,对北平的爱之切。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阅读赏析
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作家、诗人。20世纪30年代后转以散文、游记创作为主。他的散文风格豪放坦率,情感质朴真切,通过文章来表现个性是他散文作品的重要特征,可以说,个性是郁达夫散文的生命。
《北平的四季》这篇抒情散文便通过对北平春、夏、秋、冬四季的细腻刻画,透露出了作者率性而为、爱憎分明的性格。先生爱春天的短暂嫩绿、夏天的清凉舒爽、秋天的秋高气爽、冬天的伟大幽闲,实则想表达的是对北平深深的爱。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情景描写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用极具生活气息的生动语言寓情于景,带领读者感悟北平的美,爱之深情之切,愈发地衬托出作者对祖国沦陷的悲愤和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阅读延伸
1.如何理解北平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2.作者描写冬天的雪景时说“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请你对这句话做简要分析。
3.作者在描写四季时,为何要将冬季放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