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因以一桥而跨三汊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制茶干最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才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曰:
辣酱辣,
麻油炸,
红酱搽,
辣酱拓,
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6
6 民俗意趣
作者将小贩的沿街叫卖声单句排列成行,通俗朴实,有声有色,让读者感到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生动。
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唯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乐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唯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
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阅读赏析
周作人,著名散文家、翻译家。五四运动之后,周作人的人生追求由“战斗”转为“隐逸”,生活变得闲适,却也难掩一丝落寞之情,一如清茶中蕴含的苦涩。
文章开篇以徐志摩“吃茶”说及日本“茶道”引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以此奠定了文章基调,接着作者旁征博引,通过中外品茶的不同引出自己所追求的喝茶之道,最后又谈及茶食等民俗,借回忆家乡小吃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思乡之情。文章语言清淡雅致,构思灵巧新颖,如同老友对坐闲聊,不急不缓、娓娓道来,让读者感悟到品茶意蕴的闲适和悠远。
阅读延伸
1.根据文章所述,请将中外品茶的不同之处做简要罗列。
2.结合时代特征,请就作者的“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谈谈自己的看法。
3.作者的兄长鲁迅先生也有一篇同名文章,请你对二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同之处做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