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孤舟(2 / 2)

这凄凉的歌声使独坐船尾的颦黯然了,她呆望天涯,悄数陨堕的生命之花;而今呵,不敢对冷月逼视,不敢向苍天申诉,这深抑的幽怨,使得她低默饮泣。

自然,在这展布天衣缺陷的人间,谁曾看见过不谢的好花?只要在静默中掀起心幕,摧毁和焚炙的伤痕斑斑可认,这时全船的人,都觉得灵弦凄紧。虞斜倚船舷,仿佛万千愁恨,都要向清流洗涤,都要向河底深埋。

天真的丽,他神经更脆弱,他凝视着含泪的颦,狂痴的沙,仿佛将有不可思议的暴风雨来临,要摧毁世间的一切,尤其要捣碎雨后憔悴的梨花,他颤抖着稚弱的心,他发愁,他叹息,这时的四境实在太凄凉了!

沙呢!她原是飘泊的归客,并且归来后依旧漂泊,她对着这凉云淡雾中的月影波光,只觉幽怨凄楚,她几次问青天,但苍天冥冥依旧无言!这孤舟夜泛,这冷月只影,都似曾相识——但细听没有灵隐深处的钟磬声,细认也没有雷峰塔痕,在她毁灭而不曾毁灭尽的生命中,这的确是一个深深的伤痕。4

4 融情于景

对于漂泊无依的人来说,无论是云雾还是月影波光,都显得凄清苦楚,因而作者用“冷月只影”“凉云淡雾”这样的景色来衬托人物内心的孤寂。

八年前的一个月夜,是她悄送掉童心的纯洁,接受人间的绮情柔意,她和青在月影下,双影厮并,她那时如依人的小鸟,如迷醉的荼蘼,她傲视冷月,她窃笑行云。5

5 对仗

“傲视”与“窃笑”,“冷月”与“闲云”相互映衬,强调了人物无所畏惧的心理,同时也增强了语句的韵律美。

但今夜呵!一样的月影波光,然而她和青已隔绝人天。让月儿**这寞落的心,她扎挣残喘,要向月姊问青的消息,但月姊只是阴森的惨笑,只是傲然的凌视——指示她的孤独。唉!她枉将凄音冲破行云,枉将哀调深渗海底——天意永远是不可思议!

沙低声默泣,全船的人都罩在绮丽的哀愁中。这时船已穿过玉桥,两岸灯光,映射波中,似乎万蛇舞动,金彩飞腾,沙凄然道:“这到底是梦境?还是人间?”6

6 移步换景

文章注重描写心理活动及营造氛围,此处作者则通过船位置的转移以及随之变化的景物,来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颦道:“人间便是梦境,何必问哪一件是梦,哪一件非梦!”

“呵!人间便是梦境,但不幸的人类,为什么永远没有快活的梦……这惨愁,为什么没有焚化的可能?”

大家都默然无言,只有阮君依然努力把舵,森不住的摇桨,这船又从河心**向河岸。“夜深了,归去罢!”森仿佛有些倦了,于是将船儿泊在岸旁,他们都离开这美妙的月影波光,在黑夜中摸索他们的归程。

月儿斜倚翡翠云屏,柳丝细拂这归去的人们——这月夜孤舟又是一番梦痕!

阅读赏析

庐隐的游记散文注重抒情,情感丰富隽永。《月夜孤舟》虽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并不注重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而是重笔渲染主观情感意绪,营造氛围。如作者写船穿过玉桥时,在描写两岸灯光射映波中的同时,还描写了同伴沙与颦的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写出内心的哀愁与怅惘的意绪。

庐隐的散文受婉约词影响颇深,常常引用一些婉约词来烘托情绪或氛围。文中,当人物思及已故爱人时,扣舷悲歌,中间便穿插着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样以诗词入文的佳句,庐隐的散文中非常多见,在意境营造和氛围渲染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阅读延伸

1.文章第1自然段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除了借景抒情,作者还采用了哪些写法抒发内心的情感?

3.结尾“这月夜孤舟又是一番梦痕”一句是什么意思呢?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