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2 / 2)

写光时,作者重笔描摹了光的颜色与晕,将光与晕的视觉效果比作雾气,生动描写出灯光的朦胧之感。而在这一片混沌的黄色光雾中,月光的一袭清辉穿透进来,浑与清两相对比,象征着作者此时的心境以及对清明月光的向往。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11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的。从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类。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次——却想不出什么。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们总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了。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的。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只歌舫划向我们来了;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铄铄的灯光逼得我们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他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同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12我们就开始自白了。

11 转折句

在前半段的游程中,作者从容品味,陶醉于月夜的秦淮河之美,并在景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而从此处的“纠纷”开始,文章出现了一个大转折,不仅景与物发生了变化,作者的思绪也从赏景转为落入现实的怅惘。这“纠纷”到底是什么事呢?

12 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是最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之一,“如释重负”直抒胸臆,将作者放松的心境生动地表现出来。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的。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

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13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能够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像我的,谁愿凭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骗着了。不过我的社会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我这时一面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静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歌和卖**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术味的;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14

13 通感

歌声因距离远而听得并不真切,将歌声缥缈的抽象感觉通过通感的手法具化为隔着厚衣服搔痒,描写生动而真切。

14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先是心理上的“盘旋不安”,继而表现为肢体语言的“起坐都不安宁”,描写人物时将心理与动作描写相结合,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心境。

唉!我承认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和我一样。所以在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于道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15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哩!

15 衬托

在发生“纠纷”之前,作者沉浸在秦淮河的景色之中,欣赏月色、光与水营造的美,但此刻他内心变得怅惘,景色随之减少了清艳,月色也变得“冷清清”,以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不仅能起到烘托人物情感的效果,还能丰富文字内涵,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到大中桥近处,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

这时船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16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

16 拟人

没有了月色和灯光,船周只剩一片森森的水影,作者将这片水影形容为黑暗的巨口,以一个“吞”字表现出船在水影面前的渺小,也映衬出作者对于现实的失望与无奈。

这一段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桥另有东关头疏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17东关头转湾,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

17 对比

歌声人语的喧嚣与船的寂寥形成了强烈对比,烘托出作者的落寞心境。朱自清先生这句简短却满含深意的语句告诉我们,使用修辞不必堆积辞藻句式,有时寥寥几字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修饰效果。

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

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而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阅读赏析

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缜密而细致,满贮诗意,又以文情并茂为人称道,本文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之一。在行文中,先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融合在描绘风景的技巧之中,使读者真切感受到他的所见与所思。

诗画合一是本文带给读者的深切感受,无论是委婉恬静的绿水、繁星般的灯光,还是缥缈的歌声,都以作者精巧细腻的文字营造着诗的意境与画的境界。行船中,作者紧扣月夜下秦淮河的特点,聚焦月色、灯光与水,不仅细致刻画了三者的美妙,还营造出华灯映水、灯月交辉的独特意境,描摹出一幅令人缅怀的月色灯影中的秦淮河画卷。

阅读延伸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请你找到表示顺序的语句。

2.作品中都使用了哪些描写景物的方法?尝试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

3.请你在文中找到三处描写河水的语句,并积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