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探索思考
在众多文学大师中,有一位大师既能沉下心来孜孜不倦地创作,又热衷于写作艺术的普及。他分享的很多关于“写作”经验的文章被结集出版,成为写作学习者们的心头好。这位大师就是家喻户晓的老舍先生。今天,我们要品读的,正是先生的一篇创作经验谈。
阅读批注
好吧,假如我要有别的可说,我一定不说这个题目。
我敬爱学问,可是学问老不自动的搬到我的脑子里来住;科学实验室,哼,没进去过。我只好说经验。不管好坏,经验是我自己的,我要不说,别人就不知道;这或者也许有点趣味。1
1 开头部分,不拘一格
本篇演讲稿的开头,与其他文章不同,开头极其随意,透露着作者的一丝活泼和一颗童心,自然而然地引入关于“经验”的主题。这种开头方式适用于愉快的场合、轻松的话题,同时也要考虑到听众的年龄与层次。
创作的经验,这也得解释一下。创作出什么,与创作得怎样,自然是两回事。格外的自谦是用不着的,可是板着脸吹腾自己也怪难以为情。我希望只说“什么”,不说“怎样”。不过万一我说走了嘴,而谈到我的创作怎样的好,请你别忘了这个——“不信也罢”!
在我幼年时候,我自己并没发现,别人也没看出,我有点作文的本事。真的,为作不好文章而挨竹板子倒是不短遇到的事。可是我不能不说我比一般的小学生多念背几篇古文,因为在学堂——那时候确是叫作学堂——下课后,我还到私塾去读《古文观止》。《诗经》我也读过,一点也不瞎吹——那时候我就很穷(不知道为什么),可是私塾的先生并不要我的钱。
我的中学是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功课虽与中学差不多,可是多少偏重教育与国文。我对几何代数和英文好像天生有仇。2别人演题或记单字的时节,我总是读古文。我也读诗,而且学着作诗,甚至于作赋。我记了不少的典故。可惜我那些诗都丢了,要是还存着的话,我一定把它们印出来!看谁不顺眼,或者谁看我不顺眼,就送谁一本,好把他气死。诗这种东西是可以使人飞起来,也可以把人气死的。除了诗文,我喜欢植物学。这并非是对这种科学有兴趣,而是因为对花草的爱好;到如今我还爱花。
2 夸张、反衬
相比对诗文的钟情,数学英文好似作者天生的仇人。这种夸张的说法从侧面衬托出作者对国文的热爱和痴迷,这也是作者后来成为作家的一个基础性因素。
我的脾气是与家境有关系的。因为穷,我很孤高,特别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孤高的人或者爱独自沉思,而每每引起悲观。自十七八到二十五岁,我是个悲观者。我不喜欢跟着大家走,大家所走的路似乎不永远高明,可是不许人说这个路不高明,我只好冷笑。3赶到岁数大了一些,我觉得这冷笑也未必对,于是连自己也看不起了。这个,可以说是我的幽默态度的形成——我要笑,可并不把自己除外。
3 勇于表达观点
写文章或演讲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些观点可以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也可以是作者自己的感受与思考。真诚大胆地向他人表达观点是演讲的特点之一,不必太过在乎此观点是否会引人发笑或遭人轻视。因为每种观点都有存在的意义,它们就像桥梁,只有由此经过,才能获得更开阔的见解。
“五四”运动,我并没有在里面。那时候我已作事。那时候所出的书,我可都买来看。直到二十五岁我到南开中学去教书,才写过一篇小说,登在校刊上。这篇东西我没留着,不能告诉诸位它的内容与文笔怎样。它只有点历史的价值,我的第一篇东西——用白话写的。
二十七岁,我到英国去。设若我始终在国内,我不会成了个小说家——虽然是第一百二十等的小说家。到了英国,我就拼命的念小说,拿它作学习英文的课本。念了一些,我的手痒痒了。离开家乡自然时常想家,也自然想起过去几年的生活经验,为什么不写写呢?怎样写,一点也不知道,反正晚上有工夫,就写吧,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这便是《老张的哲学》。文字呢,还没有脱开旧文艺的拘束。这样,在故事上没有完整的设计,在文学上没有新的建树,乱七八糟便是《老张的哲学》。抓住一件有趣的事便拼命的挤它,直到讨厌了为止,是处女作的通病,《老张的哲学》便是这样的一个病鬼。现在一想到就要脸红。可是它也有个好处,而且这个好处不容易再找到。它是个初出山的老虎,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怕。4现在稍有些经验了,反倒怕起来。它没有使人读了再读的力量,可是能给暂时的警异与刺激。我不希望再写这种东西,或者想写也写不出了。长了几岁,精力到底差了一点。
4 比喻论证
此处,作者把处女作《老张的哲学》比作“初出山的老虎”,以论证这本书无论在文字上,还是文学艺术上,都显得幼稚,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试想一下,如果改为“《老张的哲学》是个初生的牛犊”,这样的论证效果怎么样呢?
《赵子曰》是第二部,结构上稍比《老张》强了些,可是文字的讨厌与叙述的夸张还是那样。这两部书的主旨是揭发事实,实在与《黑幕大观》相去不远。其中的理论也不过是些常识,时时发出臭味!
《二马》是在英国的末一年写的。因为已读过许多小说了,所以这本书的结构与描写都长进了一些。文字上也有了进步:不再借助于文言,而想完全用白话写。它的缺点是:第一,没有写完便收束了,因为在离开英国以前必须交卷;本来是要写到二十万字的。第二,立意太浅:写它的动机是在比较中英两国国民性的不同;这至好不过是种报告,能够有趣,可很难伟大。再说呢,书中的人差不多都是中等阶级的,也嫌狭窄一点。5
5 条理清晰
作者在评价自己的作品《二马》时,对其进步和缺点都有足够的认知。尤其是缺点,能条分缕析地一一总结。这样的写法一是让读者对其有宏观的认识,二是从侧面体现出作者善于总结,如此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坡的生日》,在文字上,是值得得意的:我已把白话拿定了,能以最简单的言语写一切东西了。这本小说在文字上给我回国以后的作品打定了基础,我不再怕白话了;我明白了点白话的力量。这本书是在新加坡写成四分之三,在上海写完的。里面那些写实的地方,我以为,总应该删去,可是到如今也没工夫去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