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2 / 2)

5 拟人

作者将苍蝇拟人化,生动有趣,同时也将作者享受寂寞被打扰的好气又好笑的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刻画人物情感,形象生动,趣味性强。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6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7

6 文白结合、加强语气

作者将文言文与白话文结合运用,增加了语句形式的多样性,同时运用感叹句式来表达观点,增强语气,表达的情绪更加饱满。从这句感叹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其实是想逃避现实的真实想法。

7 结尾点题

文章结尾的总结概括是对主题“寂寞是一种清福”的最佳诠释,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赏析

梁实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其散文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简洁,即徐镜澄老师传授他的“割爱”。剔除那些不成熟的“爱”,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文字便能呈现出“山还是山,水依旧是水”的纯净姿态,简单质朴又充满力量。这篇《寂寞》便用纯正简洁的文笔传递出作者所秉持的“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开篇即提出文章观点——寂寞是一种清福。

首先,寂寞是“清”。作者所说的寂寞是一种内心的安宁与清净,无论身处山林抑或闹市,所谓“心远地自偏”,只要心净,哪里都是方外之地,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此乃“清”。其次,寂寞是“福”。在作者看来,这份寂寞来之不易,不能强求,只能随缘。一旦偶得,那便是“福”,就要抓紧时间“好好享受”,此乃“福”。

文章语言优美,自然洒脱,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典雅贯穿始终,充满了美感,字里行间则不时暗含着“温良恭俭让”的儒家思想,也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读罢全文,不禁让人掩卷沉思,心生“寂寞得来皆随缘,即刻享受是真言”的感慨。

阅读延伸

1.为何说“寂寞的清福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2.作者所说的寂寞与“参禅入定”有何不同?

3.有人说作者的“享受寂寞”是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就此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