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2 / 2)

5 反差

作者灵活运用多组对立面词语,“人为”对“自然”、“挤得慌”对“僻静”、“小房子”也有“院和树”等,用强烈反差来衬托北平有的是“匀调”美,从而体现了北平与生俱来的中庸之道。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6

6 细节描写、对比

带着泥点的菜叶,带着一层白霜儿的黑枣、柿子……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极富生活气息,并通过与美国橘子的对比,以及“还不愧杀”这一口语化的使用,传递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写作过程中,要以书面语为主,但适当地穿插一些口语化的词句,在人物形象、情感表达方面会有锦上添花的功效。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7

7 升华

文章结尾升华主题,作者心境之悲苦,情难自已,字字带血泪,有伤感,有无奈,更饱含着期盼,令读者感同身受。直抒胸臆,是感情描写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看似平淡,却能从平淡中见真情,从正面给予读者真情实感,使读者感觉亲切自然,感同身受,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阅读赏析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北平是老舍先生的故乡,《想北平》这篇文章发表于1936年。当时,政府出卖主权,日本步步紧逼,北平危在旦夕。远在山东济南的作者心急如焚写下此文,以抒心中愤懑。所以,对北平的担忧与内心的痛苦才是作者“想北平”“要落泪”的真正原因。

本文构思独特,以点概面。因作者出身贫寒,故选择那些司空见惯的花草瓜果来代表北平,通过描写小事物来反映北平全貌。文章语言平易朴实,京味儿十足,通过与其他城市对比来衬托北平在作者心中的独一无二,为后文抒发对北平的爱恋思念之情做铺垫。在作者眼中,北平既“复杂”又“有边际”,既“热闹”又“僻静”,既“人为”又“自然”,处处透露着中庸之道、匀调之美。出身清贫的作者有着一颗安贫乐道的心,生于斯长于斯,长于斯而安于斯,所以才觉得北平美,这便是老舍先生的平民情怀。文中少见大起大落的手笔,皆因他对北平的感情含蓄而至深,不禁让人心生“情至深而言不发”之感。

阅读延伸

1.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2.作者在感情描写方面都有哪些语言特点?

3.对照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散文《林海》,试着找出两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