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庆(2 / 2)

5 对比

作者通过胡琴与小提琴的对比,突出了阿庆的心灵手巧。

6 典型事例

作者通过描写青年人向阿庆学琴的事例,从侧面衬托出阿庆在音乐上的天赋。

7 衬托

作者介绍西方音乐史的一个小典故,其实是为了用那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来衬托阿庆,突显阿庆在音乐上的天赋。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为僧者,亦犹是也。8

8 议论

结尾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主题。

阅读赏析

《阿庆》,是丰子恺作的一篇写人散文,记叙了一个在音乐上极有天赋的人——阿庆,突出了音乐的魅力,点明了音乐这种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主题。

这篇文章,作者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先叙述阿庆生活的社会环境,引出“柴主人”,再由此引出阿庆。之后,便集中描写阿庆对音乐的热爱和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在表现阿庆在音乐上极有天赋的形象时,作者多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两两或对比,或衬托,从而将阿庆音乐天赋极高的形象刻画出来。对比、衬托的手法,往往能够突显出写作对象,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写作技巧。

在本书的《怀李叔同先生》一文中,曾介绍丰子恺对中国音乐普及方面所做的贡献。《阿庆》这篇文章,或许也有普及音乐之意。

阅读延伸

1.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篇花费大量笔墨描写社会环境?

2.阿庆的嗜好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阿庆在音乐方面极有天赋的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