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乙
探索思考
一个中学毕业生可以去教大学吗?而且是世界名校耶鲁大学?这个问题听起来就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可是真的有人做到了,这就是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她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和林语堂先生可大有关系。
阅读批注
假使母亲是养育我的土壤,我不平凡的父亲就是培养我这棵小苗的水和阳光。1
1 比喻、对比
开篇使用比喻的修辞和对比的手法,将父亲比喻为“水和阳光”,且与母亲这“养育我的土壤”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开启下文。
爸爸认为我们除了学校之外,什么都应该见识见识。走在街上,我们有时会看见一些女人在黄包车上招生意。妈妈就说,她们是坏女人,是过皮肉生涯的。爸爸则说,那些女人是因为穷,所以不得已要过这种生活,我们不要看不起她们。2
2 对比
作者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林语堂先生的包容、平等的精神。在此,应注意作者在选材上的用心。生活中,能表现林语堂先生包容、平等的事有很多,但作者选择的这件却十分典型。因为一般人对“妓女”的认识都如同作者的妈妈一样,而林语堂先生的认识却显得与众不同。这种打破普遍认识的观点,必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达到鲜明突出林语堂先生包容、平等的思想的作用。
爸爸在云山千叠之间的坂仔长大,他说:“山影响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山逼得人谦逊,对山敬畏。你生在山间,不知不觉评判什么都以山为标准,于是人为的事都变得微不足道。摩天大厦吗?可笑之至。财富、政治、名利都可笑之至。”3
3 引用
直接引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表现林语堂先生的看淡名利财富的形象,客观真实。
应赛珍珠夫妇的邀请,父亲来到美国讲学。他说:“我们在外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你可以学他们的长处,但绝对不要因为他们笑你与他们不同,而觉得自卑,因为我们的文明比他们悠久而优美。无论如何,看见外国人不要怕,有话直说,这样他们才会尊敬你。”4
4 引用
直接引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表现林语堂先生的自信、不卑不亢的形象,客观真实。
我们的生活完全改变了,我们不再有佣人,一切自己做。爸爸站在路上仔细观察擦皮鞋的黑人小童怎样把皮鞋擦得发亮,然后教我们怎样在鞋上抹油,用条软布劈劈啪啪地擦,他的手势就和街口的小童一样,擦出来的鞋和小童的一样光亮,他得意得不得了。5
5 典型事例
作者描述的虽然是生活琐事,却能够鲜明地表现出林语堂先生言传身教的特点。这段主要是写没有佣人后,一切要自己做。选择擦皮鞋这种小事,能够有力地表现出像林语堂这种有社会地位的人不卑不亢,平等看待一切,乐观的精神。可见,典型事例并不一定非要是大事。在写作时,要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
1938年初,我们在法国南部的小镇蒙顿住了一个月之后,又搬到了巴黎。
我写的一篇游记——《探火山口》,描写我们到意大利维苏威火山之旅行,居然由父亲寄到上海,在《西风》月刊发表了!我心头狂跳,脸孔发热,好像自己没有穿好衣裳被人发现似的。我翻看别人的文章,然后把自己的作品,当做是别人写的文章,从头到底仔细看了一遍,发现不必过分为它难为情,高兴得几乎要叫起来。
我上瘾了。我染上了发表欲。从此就想成为作家。6我发奋攻读中文,就在那时开始。
6 短句
三个简短的语句,表现出了作者兴奋的心情,也从侧面突出了林语堂先生对女儿的影响。
17岁时,同班同学已经纷纷讨论要申请入什么大学。他们都说,凭我的成绩、家庭背景等等,我想入什么大学就可以入什么大学。然而我不平凡的父亲不要我上大学!
他要我踏入社会做事,学会处世的道理。他听说,耶鲁大学的亚洲研究所缺乏中文教员。“我们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