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苏东坡传:全三册 > 五 宰相打岔,皇帝打仗

五 宰相打岔,皇帝打仗(2 / 2)

御史中丞是从三品,翰林学士为正三品,官职上说翰林学士比御史中丞为尊,三司使就不必说了,那是和宰相、枢密同等要紧的职位。蔡确这么说,明里抬举司马光,暗中是想保住那至关紧要的“御史中丞”一职。

见蔡确在这里打马虎眼,神宗眉头一皱,硬梆梆地说:“御史中丞一职非司马光不可!”

听了这声断喝,蔡确只觉得下身一热,差点儿就要屁滚尿流。再不敢多说一句话,只能咬着牙和王珪一起对上高声奏道:“臣领德音!”

退出禁宫以后,蔡确缩在轿子里,感觉如坠冰窟,浑身瑟瑟直抖。

——皇帝要抛弃“三司系”了!真的,皇帝要抛弃“三司系”了……

蔡确刚爬上来,宰相的交椅还没坐热呢!皇帝就要把他打下去,蔡确不肯,死也不肯!

缩在轿子里的蔡确就像一条被堵在洞里的蛇,咬着牙认真想了一路,心里渐渐有了个主意。急忙挑起轿帘叫了声:“回头,到王相府上去!”

蔡确过来的时候宰相王珪也正在厅里发愁。

王珪虽是个旧臣,可他本是旧臣中的败类,为人毫无廉耻,这些年先攀附王安石,又和“三司”新贵结党,每每迫害旧臣,正直臣子一向瞧不起他。现在神宗忽然把旧臣提拔起来,王珪当然知道旧臣系一起,“三司系”必败,这种时候再想回头巴结冯京、司马光显然来不及了。

此时的王珪已经跟蔡确、李定、张璪这帮人栓在一根绳上,他们心里的忧虑都是一样的。听说蔡确来了,忙亲自出迎。进了内室,左右无人,王珪也不避嫌,立刻就说:“想不到陛下要用司马光做御史中丞,这如何使得!持正有主意吗?”

这时的蔡确已经有了主意:“我刚才想了想,陛下要用这些人咱们阻止不得。可陛下十多年的心愿是富国强兵,咱们要是能把边境的事搞大,陛下的心思转到战事上,就不会急着起用司马光了?”

蔡确的主意实在高明,王珪马上会意:“你的意思是:攻打西夏?”

蔡确点点头:“自李元昊死后西夏国势日渐衰落,如今李谅祚已死,李秉常继位,国政掌握在梁太后手中,西夏空前衰落。而大宋自实行新法以来国家富强、军队能战,不如趁此时机猛攻西夏,直入腹心,若顺利的话,数年之内也许可以灭亡西夏,就算不能全胜,大概也能占领千里土地。如此有两个好处,一是陛下关心西边战事,起用旧臣的事必然推迟;二是一旦战胜,功在朝廷,陛下自然明白朝政顺畅,用不着那些旧臣,就算勉强起用一两人,也成不了大患。”

蔡确的主意除了对国家利益全无考虑外,其他方面可说面面俱到。王珪连连称赞:“这是个好主意!

见王珪答应了,蔡确忙说:“我看事不宜迟,尽快找人把札子递上去!”

蔡确办事极快,在他的授意下,庆州知府俞充迅速递进了《平西夏策》札子,指出西夏内乱,国力已失,趁时猛击,或可剪除其国。

自从李元昊称帝以来,西夏人就像疯狗一样不断侵扰边关,不但让大宋连年失血,更分去朝廷一半兵力,使大宋不能全力与辽国对峙。若能一举歼灭西夏,天下态势为之一变,大宋顿时由弱转强!

熙丰变法一是富国,二是强兵,三是专权。如今神宗皇帝大权在握,国家府库已经充实,《将兵法》推行之后,熙河、鄜延、泾原、环庆、秦凤、永兴军路都已练成精兵,十余万大军对西夏形成了包围的态势,富国、强兵、专权皆已完成!神宗皇帝登基之始布下的那盘大棋马卧槽、车沉底、炮打迎头,到了全盘采取攻势的时候了!

打仗,是神宗皇帝最关切的事,现在战事将兴,神宗立刻放下“详定官制”的事,开始关注西夏方面的动向。

很快,又一个好消息传到京师:西夏国王李秉常与母、舅争权,被梁太后和相国梁乙埋囚禁在兴州木寨,西夏大乱!

得知这个消息神宗更加兴奋,立刻命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种谔进见。

种谔乃大宋名将,其所部“种家军”是宋军中出名的骁勇之师。这些年西夏屡犯宋境,各军都吃过西夏人的亏,唯独种谔所部视西夏军如无物,每战必捷。《将兵法》推行后,大宋军马分成九十二“将”,种谔麾下这一支兵马乃是众“将”之首,精锐中的精锐。

种谔素以勇猛无畏著称,从不把西夏兵放在眼里,如今西夏空前衰弱,而宋军经过《将兵法》三年整顿已经空前强锐,种谔更不把西夏人当一回事,在神宗面前拍着胸脯担保:“末将对西夏百战皆捷,如今西夏内乱无人可用,李秉常不过一个小崽子罢了!只要陛下发一句话,末将直入兴庆府,揪着李秉常的耳朵带到陛nbsp; 种谔一言说得神宗龙心大悦!当殿赐给种谔金带一条,同时制订方略:命种谔率鄜延路精兵进击西夏;泾原路都总管姚麟、副都总管刘昌祚领泾原兵出战;环庆路都总管高遵裕领环庆精兵出战。除此之外又调亲信太监内侍押班李宪指挥熙河路精兵、亲信太监干当御药院王中正领河东兵马,从开封府、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挑选精兵分归鄜延、环庆两路,交由种谔、高遵裕指挥,几十万大军分五路会攻西夏,预计五军会师灵州,直捣西夏腹心,拨取兴庆府,歼灭西夏国。

得令之后,种谔踊跃而起,率所部精兵直扑米脂寨,九月败西夏军于无定川,十月拔取米脂寨;再败西夏精兵于女遮谷,兵进石州,西夏军不敢应战,弃城而逃;种谔再扑银州,西夏名将索九思听说“种家军”至,吓得弃城而走,种谔兵不血刃夺取银州。

与此同时,押班太监李宪率军过马衔山,取康古城、西市新城,一场血战夺下兰州城,神宗随即降诏,把兰州并入熙河路。

就在种谔、李宪进兵的同时,泾原副使刘昌祚率军直扑天险磨脐寨。西夏梁太后命其弟亲率大军来援,凭借天险死守。刘昌祚命大军以团牌、神臂弓、劲弩列阵而进,他自己亲执团牌率先攻城,众军舍死忘生一鼓而上,西夏军大败,被宋军掩杀二十余里,磨脐寨天险落入宋军手中,刘昌祚鼓勇急进直抵灵州城下,立刻开始攻城。

灵州是西夏旧都,由此北进,百里之外就是西夏王城兴庆府!

眼看经过整顿的宋军完全换了个样子,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石州、银州一一攻克,灵州城也已在掌中,神宗皇帝一边鼓励将士,犒赏功臣,命令依旧例在占领之地的西夏人手上刺“归汉”二字,以示真心依附。同时发下诏命:“各军约束军纪,凡投降部众皆是大宋子民,只要手上刺了‘归汉’二字的,一律不得枉杀。”

宋军勇不可挡,西夏摇摇欲坠,神宗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西夏百姓视为“大宋子民”了。

执政十四年,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神宗皇帝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果实,乐得如醉如痴。快活之中,这位圣主明君也没忘了起用旧臣的事,兴高采烈地对两位宰相说:“灵州捷报一至,普天同庆,那时新建官制就当推行,司马光等人职位亦可同时恢复。”

神宗不是昏庸之主,他是真心要好生治理这个国家的。听了皇帝这句话,两位宰相面色如蜡,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