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苏东坡传:全三册 > 第三章 皇帝要夺权,苏轼要续弦

第三章 皇帝要夺权,苏轼要续弦(1 / 2)

一英宗皇帝得了疯病

英宗皇帝这场疯病来得突然,发得凶猛,虽然满朝重臣都在竭力猜测这场怪病的来历,可任凭这些臣子如何老练精明,也始终摸不着头脑。

当朝英宗皇帝赵曙身份特殊,他并不是仁宗皇帝的嫡亲骨血,而是仁宗皇帝从濮安懿王赵允让府里抱养过来的。

仁宗皇帝与后宫嫔妃先后育有皇子三人,令人意外的是三位皇子都没养大!以至仁宗皇帝膝下无子,不得不过继濮王赵允让之子赵宗实入宫交给皇后抚养。曹皇后是个贤德之人,对抱来的孩子视如已出,赵宗实从小就非常懂事,读书用功,为人知道礼让,对皇后极为孝顺。然而仁宗皇帝正值壮年,一直认为自己还能再生几个儿子,所以并不急着立储,可惜后来生下的都是公主,终不能育得皇子,直到嘉祐七年,仁宗皇帝心疾日重,眼看生育皇子无望,这才将赵宗实立为太子,改名赵曙。

立太子后仅一年仁宗皇帝就崩了。好在太子已立,群臣自然拥立太子赵曙继位,倒也没人敢来作梗,哪知赵曙刚当上皇帝就病了,而且病情十分吓人。

早在仁宗去世、群臣拥立新君的时候,赵曙的表现就很反常,当他听说即将被拥立为皇帝时,既没有露出喜色,也没有谦逊辞让,却好像遇见鬼一样吓得扭头就跑,边跑边喊:“这个皇帝我不敢做,哪个想做就让哪个做去!”在场的宰相重臣都给吓了一跳。好在这些人都有经验,也不管赵曙嘴里喊些什么,一拥上前围住太子,硬给他穿上龙袍,拥着他登上宝座受群臣叩拜。

四月一日,英宗皇帝赵曙第一次驾临大庆殿以皇帝身份接受百官朝贺,宰相韩琦当殿宣读仁宗遗诏,百官对新君行三跪九叩大礼,英宗皇帝神色惊恐,坐在龙椅上惴惴不安,好在宰相们已经有了准备,吩咐内侍宦官扶持皇帝,好歹没闹出什么乱子来。

七天后,四月初八,正是仁宗皇帝大殓之期,英宗在父皇梓宫前守灵,群臣依序上前参拜,正在行礼之时,英宗皇帝忽然发病,竟在先帝梓宫前狂呼乱跑,如疯如魔,大臣们吓得手足无措,好在韩琦有定力,急忙叫宦官拉下帷幕遮挡梓宫,几个太监死死抱住皇帝,不让他乱跑,朝臣们在帘幕外行礼如常,直到大礼已毕才把英宗皇帝扶回寝宫休息。

英宗皇帝的行为如此怪异,朝廷里顿时传出流言,说英宗不敢承接大位,竟吓疯了。

要说太子做了皇帝以后太高兴,乐疯了!也许有人信,要说做了皇帝之后“吓疯了”,做大臣的谁也不信。可所有大臣都弄不明白皇帝如此急切地装病到底想要什么?只得一个个装聋作哑,既不承认皇帝发了疯,也不肯就此事轻易表态。

此时在皇帝面前能说上话的只有曹太后一人了。

曹太后虽然不是英宗皇帝的生母,可英宗从小被送进宫里,是曹太后把他亲手带大,对这位皇帝十分了解,知道英宗是个恭敬孝顺的人,而且聪明理智,不可能突然发疯,于是专门来见皇帝,劝他要识大体,不可任性胡闹。

曹太后过来的时候英宗皇帝刚发了一次病,正躺在**休息,为了不惊扰皇帝,太后命随从都在外头等着,一个人走进寝殿,只见皇帝躺在龙**,面色潮红,双目紧闭,呼吸急促,看起来病得不轻,想起这些年亲手把英宗养育成人,虽非亲生,情同母子,心里也很难过,就在床边坐下,伸手去摸皇帝的额头。

哪知手刚碰到皇帝,英宗忽然全身一颤睁开双眼,看到面前坐着太后,吓得一声怪叫直跳起来,曹太后倒给皇帝吓了一跳,忙站起身来,却听英宗皇帝尖叫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刺杀朕!”接着又扯起嗓子乱喊,“武士何在!速来捉拿刺客!”殿门外的执事急忙跑过来,见皇帝指着太后叫“刺客”,都不知所措,谁也不敢近前。

见众人不敢上前,英宗皇帝更是惊恐,忽然冲上前来揪住太后的衣襟挥拳就打!曹太后全无防备,劈面挨了一拳,顿时口鼻淌血,吓得连声惊叫,跟随太后的宫女宦官这才知道皇帝又犯了疯病,赶紧冲进寝殿护住太后就往外走,哪知英宗皇帝不依不饶,嘴里嗷嗷怪叫,双手紧紧揪住太后不放,几个宦官只得上前去拉皇帝的手臂。那些跟随皇帝的内侍们见太后的手下竟敢去动皇帝,又惊又气,一起冲上来护主,两伙人顿时打成一团。大太监任守忠尽力护着太后,好歹挣脱皇帝的手,狼狈退出寝殿。

曹太后是何等身份,一生尊贵体面,从未受过羞辱,想不到今天竟被皇帝撕打得满脸是血,气恨交加。坐在榻上掩面哭泣。

任守忠是仁宗皇帝身边受宠的太监,对太后十分忠诚,见太后受了皇帝的气,心里愤愤不平,在一旁气呼呼地说:“皇帝是太后一手养育成人,竟不顾孝道当众殴打太后,这成什么体统!依老奴看,皇上这病分明是装的,他就是故意要给太后难看!”

听了这话曹太后更加愤怒,可再一想又觉得不太可能:“皇帝装成这样子干什么?难道他是真心不想当这个皇帝了?”

给太后一问,任守忠也答不上来,只好用别的话劝慰太后,不再提刚才的事了。

自从两次发病以后,英宗皇帝的病情越来越重,已经不能理政。无奈之下,群臣商议,决定依旧制请曹太后垂帘听政,暂时代替皇帝主持军国大事。

新君即位之初由太后垂帘听政,在大宋朝是有先例的。曹太后在仁宗身边伴驾多年,对朝廷人事都很熟悉,性格沉稳果断,颇有理政之能,大臣们对曹太后也很尊敬。几番恭请,曹太后终于走出后宫代替天子主持国政。有太后垂帘听政,一团乱麻的朝局渐渐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