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所关连的,却不仅是中国,而是整个世界的。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与一个新世界道德限制间的冲突。这也是罗斯福在芝加哥和国务卿赫尔在托伦多演讲的主旨,而由国联大会在十月六日采用的决议案。但是说起来也很奇怪,因为这个理论也是所谓“没有”的国家有“权”侵略和掠夺“有”的国家论调之依据。
以历史观点看来,意、德、日三个所谓“没有”的国家,兴于一八七〇年左右,在上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先后步人帝国主义争战的场所,利用弱肉强食的理论攫取了好多殖民地。
但是转入本世纪时,国际关系上渐形成一个新的较为合乎人道的理论。即好事侵略的俄国沙皇也主张召开海牙会议并助以建立第一个国际法庭。一九〇〇年美国宣布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各民主国家也起而发动和平运动,发起和平基金会等,显然国际间为求产生一个新的和理想主义的世界秩序而出现了一个新的国际理想主义的理论。
这新的国际主义并不因为世界大战而减弱,由于大战的牺牲,大家反而更加强更热烈支持这个理论。甚至二十年前威尔逊总统宣布参战的文告中亦提起国与国之间就须像人与人之间遵守同样的行为准则和对错误所负的责任,国际和平需要各民主国家同心协力来加以维持。这位伟大的美国总统被普遍赞扬为这种国际理想主义的领袖,尤其是他的十四点原则被奉为这个世界新秩序的金科玉律。
不管人们对《凡尔赛和约》——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是多么令人失望的事,可是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至少在国联的建立上显表出来。国联公约上的尊重各国领土的完整,对于国际纠纷应用国际咨询、仲裁和调解来解决,并以经济制裁来对付那些违背国联公约的国家。十多年来,国联成为人类所能创造的国际和平理想的具体象征。
在这段期间几个同样理想主义的条约也签订了:例如《九国公约》、《海军裁军条约》、《洛加诺条约》,以及认为以战争解决国际纠纷为非法的“凯洛格——勃莱恩德公约”。
这种新世界秩序仅对于小而弱的国家有利是不确实的。大而强的国家照样获得利益。如果其中有何偏袒,该是强国更为有利。举例来说,法国在这几年间获得最大的安全感,英国实际上已放弃把新加坡建造为海军军港的计划,老是埋怨“五五三海军条约”限制的日本在这段期间的国际声望与地位是十分高的。
不幸的是,某些军国主义集团认为世界新秩序有害于他们侵略的野心与毁灭他们所能利用的机会。
<!--PAGE 12-->突然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军阀一手撕破了这个世界新秩序。三个月内日本侵略并占领满洲三省。一九三二年元月,日军进攻上海,作战四十天,死亡十二万人,毁坏财产估计为四亿美元。中国向国联、《九国公约》国家及《巴黎公约》国家控诉,日本却因此退出国联,并声言其乃为自卫而战和片面宣言撕毁一切为理想主义而签订的条约。那时候整个世界正因经济不景气弄得精疲力竭,对于这个情况当然也无能为力。
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于一九三二年元月七日以同文通牒送交中日两国宣称“不承认主义”,这个主义后来在国联大会上通过和达成决议案。但也是仅止于此而已。
日本军阀所犯的以及日本政府认可的罪行把这个世界新秩序毁坏无遗。日本狂暴的行为解除一切在世界新秩序控制下的狂暴行为的束缚。一九三三年日本退出国联后,德国一位部长对日本代表说:“吾人对阁下此种行为并不认为是正当的,但是吾人感谢贵国所开的先例。”这一年正是希特勒上台的时候,莫索里尼也正开始计划侵略衣索比亚!他们看到日本残暴行为畅行无阻,因而获得鼓励,故联合起来以破坏新世界的限制为能事。
所以中国在某种意义说来是为整个世界作战的。有两年的时间中国向国联、向《九国公约》的签字国家,并向《巴黎公约》痛心疾首的伸诉,有六年的时间企图避免战争,维持和平,可是完全无效,逼不得已中国终于为了她本身的生存,为了维持国际间的法律与秩序,挺身作战。
但是世界新秩序毁坏的牺牲者却不仅是像中国这样的弱国。最近六年间国际混乱的局势使世界的大国烦恼和受到屈辱,甚至也受到侵略者的威胁。苏俄逼得调大军守卫远东防线,英国仓忙把新加坡建设为海军军港,并花费七十五亿美元重整军备。甚至爱好和平的美国都逼得重新建立庞大的海军军备并加强太平洋的海军设备。即南太平洋的和平乐园澳洲与纽西兰都感忧虑,并计划建立国防以防御由北太平洋来的可能攻击。
罗斯福总统在芝加哥讲辞中说的对:“除非各国遵守法律与道德标准,国内与国际间都不可能有和平的。国际的混乱毁坏了每个和平的基础,危害了每一个无论大或小的国家当前与未来的安全。”
因为国际的混乱是以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满洲始,日本在国际间应当被目为“第一号敌人”,必须对毁坏代表数十年来理想主义的世界新秩序负责任。
假若有人要我用一句话,概括的说明中国的种种现状,我可以毫不迟疑的答复:中国正流着血死里求生的在抗战。
我们苦战已经十六个多月了。我们所抵抗的侵略者,是世界三大海军国的一个,也是全世界四五个大陆军国之一,我们遭受了一百万的死伤,我们有若干广大的区域被侵略者的军队占领了,沿海沿江的重要城市:北平、天津、青岛、济南、上海、杭州、南京、芜湖、九江、厦门、广州和武汉,都相继沦陷了。实际上凡外人所认为工商的教育文化的交通运输的中心要地,不是被侵略者占领,就是被他们摧残无余,一百一十一所大学,被敌人破毁霸占或损坏的,在三分之二以上。在内地勉强授课的极少数学府,既没有设备,而且时时受到空袭的危险。除作战军队的惨重死伤外,因受战事的影响,以致家破人亡,无衣无食,转辗流徙,贫病交加的平民,现在有六千万之多。各地不设防城市的无辜民众,被日本“皇军”的轰炸机所残杀的每天也都是成千累百。
<!--PAGE 13-->但最严重的,是从十月中广州沦陷以后,所有的海口通通落到敌人的手里了。换句话说,国外军火的接济全被敌遮断。此后国外军火供给的来源,全靠腹地的三条后方路线维持:就是西北通苏联的陆路,以及通法属安南和英属缅甸的路线。但是这三条路线,都是困难重重,而且不是常常可靠。据说在法属安南方面,因为受了敌人的一再的威胁,曾经不许我们用滇越铁路运输军火。通苏联的陆路汽车线虽是畅道,但由苏联边境到重庆,有三千英里,比较三藩市到纽约还长。路这样远,油站这样少,重兵器的输送,几乎不可能。通缅甸的公路,还没有达到可以使用的时期。由此看来,我们通海口与接济的路线,全被阻断,就是在利用出口贸易以换取外汇方面也发生了绝大的困难。
这是中国的现状。方才我说中国正流着血死里求生的在抗战是不是言过其实呢?
从汉口广州陷落以后,社会上和政府中一部分人不免有短时期的怀疑,犹豫甚至失望;这是很自然的。我曾屡次向美国人士说明,拿人身的血肉和金属制成的优越机械相战,其人力自有一个限度。到了力量罄竭的时候,常不免有弛颓下来的危机。所以我国人民在此时期的怀疑和犹豫,实在是很自然的现象,也无怪在这个时期内,美国各报纸纷传和平谈判的信息;说是中国有放弃抗战的考虑。事实上我们的敌人,同时也曾明白表示渴望和平。
但是这个犹豫的时期,也就是伟大决策的时期,很快的,我们的当局,就得到了结论: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中国绝不能企望和平。理由很简单,就是还没有丝毫的迹象,可以产生使中国人民相当接受的和平。他们慎重的考虑过各种困难和民族潜伏力之后,肯定的决定继续抗战的国策,与侵略者周旋到底。
当蒋委员长详细告诉全中国全世界这个新决心的时候,特别注重下列几点:
中国决定继续其持久全面抗战的方针。因为抗战已经真正变成“全面的”了,敌人已经被我们诱入内地了,在地理上和时间上,我们都站在有利的地位。十六个月的抗战,已经达到我们延迟敌人西进的目的。因此我们能够发展广大后方的交通和运输。若干的工业,也能安然的迁到内地。
必须经过绝大的艰难和牺牲,我们才能希望获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必须认清这次的抗战,是个革命的战争,正像美国的独立战争,法俄的革命战争,土耳其的解放战争一样。在这种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民族精神必定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是中国新决心的郑重宣言。
对于我国人民,冒了无上险阻艰难,决定继续抗战,世界的舆论如何感想?会不会认为这种决定,是绝对的愚昧,仅凭幻想的逻辑做根据呢?
<!--PAGE 14-->无论世界对我们作什么感想,我可以肯定的向诸位保证,一个已经牺牲一百万人民的国家,为了保持他们的生存独立,决定准备更大的牺牲而抵抗侵略,那就不能妄责他,说他的希望与企愿,是仅凭幻想做根据。我们根据十六个月所得的非常艰苦而富有启发作用的作战经验,才慎重的决定了这个国策。从这艰苦的时期中,我们领悟了,我国的将士,能英勇的抗战,能壮烈的牺牲;我们的人民,忍受了一切的损害和摧残,对政府从没有半句怨言,全国——敌军占领区也在内——民族统一团结的意识,已经毫无疑义的形成了。同时我们知道敌人对于长期战争的负担,确已感觉到不能胜任;敌人的财政逐渐趋于崩溃;对于一个被他认为不堪一击的国家,敌人正在殚精竭虑的集中一切兵力来苦战。更使敌人彷徨不安的,是军实的消耗。这项军实,是他们历年积储起来预备应付更强大敌人的。所以我们只要延长抗战到一个时期,并非不能使敌人疲于奔命,以至于失败的。
从我个人用非历史专家的眼光来看,把我们这次的抗战,认为是一种革命战争,必须用美法俄土革命战争的历史去衬托他才能得到最确切的了解——这句话含有很大的真理。美国的听众对于这个历史的比喻当然最能了解;不久以前,有一位美国朋友写信给我说:“目前中国困在福奇山谷中,但我希望不久当可达到约克城。”写这几句话的时候,我还没有读过前面所讲的宣言呢。我现在把这个比喻,再详细说明。
美国第一流科学的历史家约翰费斯克说:“华盛顿军队在福奇山谷中所受的痛苦,曾引起历史家无限的同情和赞颂。当一七七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的那天,那些可怜的军队向冬季营房前进的时候,因为士兵们都赤着足,一路上,鲜红的血迹,印在洁白的积雪上面,走过的路线非常清楚。二十三日,华盛顿向议会报告,他营里有二千八百九十八人,都是不堪作战,因为他们是赤足和没有服装的兵士。又因饥寒交迫,病者日多。挤满了伤病兵的医院里,有些竟因没有稻草铺在冰冻的地上睡眠,硬被冻死的。在这样艰苦状况之下,有时敌人进攻,简直调不出二千士兵来迎战。”(费斯克著《美国革命》第二册第28~29页)这是一七七七年冬天福奇山谷的情况。
不久,乔治第三及诺斯爵士领导下的英国政府,提出和议,愿意无条件的废止引起美洲殖民地反抗的一切法律,同时又宣言,英国国会将永久放弃在美洲征税的权利。并且派了若干代表,备具议和的全权,到美洲来和议会谈判。
这确是一个荣誉和平的提议啊。彼时美国的开国者若使接受了这个提议,那么以后四年间的血战和牺牲,尽可避免的。但是这样一来,就没有美洲独立的成功和北美合众国的出现了。
<!--PAGE 15-->那时美国的开国诸公,毅然拒绝一七七八年的和平条件,继续的再奋斗了四年,终于一七八一年十月在约克城得到最后的胜利。
我们一定要记得,以后那四年血战的危险和艰难,就几乎没有一时一刻不是和福奇山谷中的情形一样的。军事的挫折,领土的丧失,内部的困难,甚至通敌卖国的事是层出不穷的。那时全美政府还没有组成,联邦宪章,虽经过了三年的讨论,还没有采用。全美议会的名望日减,权力日弱,议会既没有向各邦征税的权力,只有不断加印纸币的一法,以维持抗战。此种纸币的价值因而愈跌愈低。华盛顿说:“买一车子的粮食,需要一车的纸币。”“一七八〇年的初期,一元纸币的价值,跌到二分。同年年底,十元纸币,仅值一分。不久纸币就停止流通了,债款也无法催收。信用**然无存,费城一家理发店,把账单裱糊四壁”。“在这样情况之下,军队必需的衣食,几乎无法维持。士兵四个月的饷还不够他家族买一斗麦,有时这点饷还领不到。终日光了赤脚,吃也吃不饱”。(费斯克著《美国革命》第196~200页)
这是一七八〇年的情形,但是华盛顿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放弃抵抗。一年以后,在约克城终于获得了最后胜利,结束了美国革命的军事阶段。
我详细描述美国革命在一七七六年至一七八一年内的种种困苦,不仅是要说明华盛顿统率的美军,其处境并不比今日抗战的中国军队好多少,并且要证明蒋委员长所以把抗日战争称为革命战争,而这种革命战争中民族精神必定获得最后胜利的意义。凡是革命战争,都是武器不全而为理想所激发的民众,和操有装备优越的正规军的压迫者或侵略者作战。结果最后的胜利总是归于笃信主义勇敢牺牲而能征服一切困难的一方面。若果说这是一个幻想,那末也是一种使人非常兴奋使人非常感动的幻想,所以我国成千累万的人民决定拿血和生命来考验一下啊!
在结束我的讲演以前,我还有一个观察,也是根据历史的比喻的。我要问一句话,就是美国的开国者怎样能够逃出福奇山谷走上约克城胜利的路!历史家都同意,不外有两种因素。第一革命军能不顾极大的艰苦,奋斗到底。但是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就是那时国际情形是帮助了美国革命的。乔治第三的英国为欧洲各大国所厌恶,他们自然同情于美洲的殖民地。全美议会曾派外交团赴欧,主要目的在联络路易十六的法国朝廷。团员之中,有那位日后出任第一任驻法公使的佛兰克林,他和法国订了商约和军事同盟,非但借到了四千五百万镑的巨款,而且得到法国的重要军事协助——得到那人数众多器械精良的法国远征队,就是主张美洲孤立主义最力的贝密史教授,也不得不承认“法国在美洲的陆军和舰队,与华盛顿军队的协同作战,获得约克城最后的胜利。法国同盟实在是美国独立成功的主要原素。每一个美国人民应该永矢弗忘的”。(贝密史著《美国外交史》第31页)
<!--PAGE 16-->但是法国的直接援助,并非美国革命成功的唯一原因。那时整个的国际形势,都是直接或间接对于美国有利的。远在一七七八年的时候,英法两国早已进入不宣而战的状态中。西班牙在一七七九年向英国宣战。一七八?年,俄国加塞林女皇宣布了海上自由和中立国权利的原则,立刻就被英国的敌国们接受了。一七八?年荷兰也向英国宣战。所以当英军在约克城投降的前一年,英国几乎和全欧各国处于敌对地位,他全世界的殖民地,也饱受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威胁。在这样不利的国际环境之下,英政府当然无法增援她在美作战的部队,而予实力比较微弱的华盛顿军队以致命的打击。
这种历史比喻的教训,是非常明显的。中国抵抗侵略战的最后成功,也得靠二种事,第一,中国必须继续抗战。事实上中国除抗战外,也没有别的选择。第二,在中国持久战争中,也许有一天国际情形转变到对中国有利而对日本不利。中国并不希冀同情或友好的友邦,实地拿起枪来,帮同我们对日作战。但是中国确实希望,而并有这权利希望,各民主的及爱好和平国家的男女人士,受了公正观念和人道正义的驱使,阻止武器和重要军需原料这样不人道的继续输入一个国家。要知道这个国家,已经被五十多国一致谴责,为违犯神圣条约,破坏世界和平的国家。我毫不迟疑地再加一句,这一个国家也就是今日国际团体中第一个公敌。
依照这个有点含糊的题目,我建议先谈点中日战争最初两年的事并简略解释一般情势,然后再依照国际情势来考虑远东冲突的未来。
去年我曾在七月四日那一个星期来到密歇根大学,七月七日我应中国同学会之邀在战争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讲。那时节我说中日战争的第一年可用三句话加以总括起来:
(一)中国抗战的力量远超过吾人所预料的。
(二)日本的弱点远超过世界各国所想像的。
(三)国际对中国的援助远超过我们多数人所敢期望的。
过了十三个月,我重临贵校,日本进行其侵略战争已达二十六个月之久,而今和平尚未在望,这时我仍然可以用以上的三句话来描写现阶段的中日战争。
首先,战争经过两年后,中国的士气和一样坚决高昂的抗战决心是前所未有的。一九三八年十月我们失去了汉口和广州。因此中国第一次给切断了一切海上重要的通道。我们的敌人以为中国已经被击败了,公开和私底下均曾建议和谈,要中国在骄横敌人的枪炮下接受命令式的和平。中国以一年坚强的继续抗战作为答复。今年四五月间从长城到珠江,中国军队在各战线发动一连串的反攻。根据中立国观察家保守的估计,日军每天的损失八百至一千人,大会战的损失还不计算在内。等于说平均每年损失三十至三十六万人之谱!
<!--PAGE 17-->中国人渐渐适应于新情势。我们不但成功地建造后门的交通与通讯的临时路线,而且也建造了新的和永久的铁路线。更有进者,我们正尽力开发华西和西南部,开采煤、金、钨、锑、锡的数量比从前更多,我们在大后方也建立了新工业。这个大后方将成为我们长期抗战的根据地。
我又可以预料即将来临的第三年中国抗战的力量将增加不少。
我的第二句话是日本在两年侵略战争中暴露了一切的弱点。
我不谈论外国军事专家低估日本军事力量的评价,也不想强调日军在南京大屠杀和各地毒害沦陷区民众中所表现道德沦丧的事。也不强调日本表现在缺乏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八年政治动**不安与两年战争间未能产生全国领导力量的政治与学识的弱点。
我仅想以统计数字指出日本基本的经济弱点。据估计日本在这两年来所花费的战费等于甲午战争(1894~95)、日俄战争(1904~05)和满洲侵略(1931~现在)战费总计的四倍,这三次战争日本共耗费卅一亿九千三百万日圆,但是中日新战争(1937~39)为一百四十亿日圆。
再看看日本包括战费在内的预算比以前激进增加:
一九三一年十四亿七千六百万日圆(百分之百)
一九三七年五十四亿三千六百万日圆(百分之三百七十)
一九三八年八十三亿九千三百万日圆(百分之五百七十)
一九三九年~四〇年一〇二亿九千四百万日圆(百分之七百)
从这些预算来看日本在现在战争中所耗费的战费:
一九三七年廿五亿六千四百万日圆
一九三八年五十五亿二千六百万日圆
一九三九~四〇年六十六亿日圆(估计)——三年总计一百四十六亿九千万日圆。
为应付浩大战费,日政府求助于通货膨胀的政策。且纸币发行额如下:
一九三七年卅三亿日圆
一九三八年五十四亿日圆
一九三九年~四〇年七十五亿日圆(估计)
这是远超过日本债券市场所能吸收的限度,到一九三八年末,已经有三十一亿六千万日圆的新公债还留在各银行里无法售出。
更有进者,日本为购买战争物资使进口远超出口的数额,入超的款额须以黄金偿付,结果日本黄金储存量大为减少。
一九三七年售予美国的日本黄金为二亿四千六百四十万六千美元,一九三八年为一亿六千八百七十三万九千六百四十三美元。甚至日本作家都承认日本黄金准备金已减到一亿六千万美元而已。可是中立国观察家相信日本的黄金储存量实际上已经完全耗尽。其每年开采的黄金数量是不必重视的。[据张伯伦(Willia H.Chaberl)估计为每月一千五百万至二千万日圆,其他人估计为每月仅二百万美元。]
<!--PAGE 18-->日本因为缺少石油、铁、铜、铅、镍和橡胶,所以必须大量进口。因此入超与黄金储量之枯竭造成一个严重的情况,而战争的结束仍尚未在望。
这是日本一大悲剧。一个伟大的国家轻易地抛弃了六十年来光辉灿烂的成就来从事一个大规模的自杀愚行。全世界看到了日本的大弱点,那就是无法控制其军事机构,甚至冒着毁灭自己的危险。
我的第三句话是在过去两年间中国获得了超过我们一些人所期望的援助。
当然,中国有些乐观主义者曾对外援寄予奢望。他们对于两年来中国需独立作战而其友邦却未能挺身出来支持我方而感到失望。但是我们这些了解国际情势的人,了解爱好和平国家厌恶战争的心理,从不怀着中国从其友邦获得军事或财政、或物资援助的大奢望。
可是由于中国抗战立场纯正而日本侵略意图之可憎,使各个友邦心甘情愿地尽量给予我们一切的援助。中国如果没有英、法、俄、美等国的援助,确实是不能在战争中有那么好的表现。
最靠近我们,最不怕日本军事力量,在中国境内最没有既得利益受到威胁的是苏俄,当然苏俄对中国的援助是最不必忌惮什么的。其援助最大的地方有二:一,沿着满蒙边界集结大军牵制了日本驻北满和内蒙古三十多万训练精良武器锐利的军队;二,以贷款方式运来卖给中国大量武器弹药,并包括大量的作战飞机、大炮和石油。苏俄也是以大量财政与军事援助给予中国的第一个国家。
英法在中国大量的权益,时刻都面临着日本的威胁,从一九三五年以来英法两国在欧洲有事,无法兼顾远东。可是虽然有了这些大困难,英法在这两年来仍然是很慷慨的援助中国。十五个月来英国殖民地香港是中国武器弹药的大输运站,尤其是广州沦陷后香港地位更是重要。法属安南通广西的桂越铁路和英国帮助筑成的滇缅路等都是中国对外的交通要道。英国对中国货币之安定也曾给予很大的帮助。
<!--PAGE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