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胡适的声音(全3册) > 再谈谈“整理国故”[1]

再谈谈“整理国故”[1](1 / 2)

鄙人前年曾在贵校的暑期学校讲演过一次“整理国故”,故今天的题名曰《再谈谈“整理国故”》。

那时我重在破坏方面提倡疑古,今天要谈的却偏于建设方面了。我对人说:我国各种科学莫有一种比得上西洋各国,现在要办到比伦于欧美,实在不容易。但国故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总应该办来得比世界各国好。这种责任,是放在贵校与北大的国学系,与有志整理国故者的肩上,盼望诸君努力!

“国故”二字为章太炎先生创出来的,比国粹、国华……等名词要好得多,因为他没有含得有褒贬的意义。现在一般老先生们看见新文化的流行,读古书的人日少,总是叹息说:“西风东渐,国粹将沦亡矣!”但是把古书试翻开一看,错误舛伪,佶屈聱牙,所在皆是。欲责一般青年皆能读之,实属不可能。即使“国粹沦亡”,亦非青年之过,乃老先生们不整理之过。故欲免“国粹沦亡”之祸,非整理国故、使一般青年能读不可!据我个人意见,整理之方式有四种:

1.最低限度之整理——读本式的整理;

2.索引式的整理;

3.结账式的整理;

4.专史式的整理。

一、读本式的整理。这种方式,即是整理所有最著名的古书,使成为普通读本,使一般人能读能解。现在一般青年不爱读古书,确是事实,但试思何以青年不爱读古书呢?因为科学发达的原故吗?

西洋文化输入的原故吗?学校里课程繁重的原故吗?我敢说都不是重要的原因,实因莫有人整理,不容易读懂的原故。我已于上文说过了,试举个例来证明。Shaksespeare的《莎氏乐府》与Milton的《失乐园》及现在的《圣经》(Bible)的原本,不是很难懂的吗?何以现在英、美人个个能读呢?

并不是英、美人爱读古书,我国青年不爱读古书,实在因《莎氏乐府》、《失乐园》、《圣经》有很通俗、最易解的译本罢了!但这种整理,要具有下列五种方法:

(1)校雠。古书中有许多本来是很易懂,往往因传写或印刻的错误,以致佶屈的。如《论语》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一句中的“而”字,很不易解,但依别本“而”字为“之”字,则明畅易懂了。故依据古本或古书引用的原文来校对,是整理国故中的最重要的方法。

(2)训诂。训诂即下注解。因从古至今,语言文字经过许多变迁,故有些句子初学不易看懂,故注解亦是必需的;但注解不宜滥用,须有下列二条件,才下注解。(甲)必不可少——因为有许多书很明白,加了注解,反使读者不了然;(乙)要有根据——注解不能随个人主观的见解妄下,须根据古字典或古注,或由上下文比较,始能得确凿的意义。

(3)标点。有许多书加上标点,他的意义、气态就完全明白了,不必加注解了。故标点亦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