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王阳明:全三册 > 第十三回 捧上诚心安民治境,祭出新法重练乡兵

第十三回 捧上诚心安民治境,祭出新法重练乡兵(2 / 2)

大太监毕真以前是“八虎”的手下,在皇帝面前十分得宠。后来朱厚照杀了刘瑾,可张永、丘聚、魏彬、谷大用这几只“老虎”未被触动,毕真也仍然得宠。后来毕真嫌待在京城油水儿太少,就求了个恩典,放到杭州去做镇守太监,在杭州几年,发了一笔大财。现在毕真忽然放下油水十足的好差事,请求调往南赣那个穷地方,这倒真是怪事。

朱厚照想事情简单,听说毕真因为南赣多有战事,想过去监军,觉得这老太监也算勤谨,脸上的意思似乎要答应。

王琼是个察言观色的高手,看了皇帝脸色,知道事情要乱,赶紧抢着说:“浙江靠海,地方上事儿多,毕公公还是留在浙江监军的好。南赣只有九个府,那么个小地方用不着派监军……”

王琼急着拦皇帝的话头儿,一方面确实不愿意朝廷向南赣派驻监军太监,免得给王守仁掣肘。另一方面,王琼知道钱宁和江西宁王过从甚密——以前阎顺的事就是钱宁给搅坏的!所以王琼对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很不放心。凡是涉及宁王、江西、南赣等地的事务,只要钱宁出来说话,王琼就会多几个心眼儿,能拦就拦。

钱宁推荐毕太监去南赣果然有他的目的——毕太监已被宁王收买,去南赣是反过来监视王守仁的!钱宁受宁王之托办这件事,想不到王琼公然阻拦,钱宁忙说:“尚书大人这话就不对了!浙江地富民丰,一省太平无事。虽然开了商埠与外洋商人贸易,可洋商倒也守法,多少年没有闹事的。监军太监在浙江才真是无所施展。南赣到处是贼,刚才王大人也说了:王守仁一到地方就连打几仗!这种打恶仗的地方才用得着监军嘛。”转头又对朱厚照说:“毕公公也是皇上信得过的人,把他派到南赣,王守仁就知道皇帝重视他,剿匪的时候自然更卖力气。”

钱宁的一张嘴很巧,正德皇帝立刻被说动了:“毕真要去南赣,也好……”

见正德皇帝心眼儿活动了,王琼觉得事情要坏,赶紧抢过话头儿:“南赣一带既无敌寇又没反叛,王守仁剿的都是山贼。这些贼几十人、几百人一伙儿藏在深山老林,官军要打大仗,无从打起,无非是些小仗罢了。打这种小仗靠的是‘兵贵神速’,一发现贼情立刻去剿!慢半个时辰,也许贼就跑了!所以用兵要快。朝廷要是往南赣派了监军,王守仁剿贼的时候就得先和监军商议,这一来难免误了贼情。”说到这里故意问江彬,“都督觉得是不是这样?”

王琼说的是瞎话,可这瞎话听起来合情合理。又故意把话头递给江彬,意思是让江彬帮他一把。

江彬是正德皇帝身边的宠臣,一门心思就想着巴结皇帝。王守仁是谁?南赣剿匪情况如何?江彬既不清楚,更不在乎。可自从入了豹房,江彬一直和钱宁争宠,俩人是死对头,兵部尚书王琼又是江彬引进来的人,这种时候江彬当然向着王琼,立刻说:“王大人说得对,剿贼不同于打仗,用兵只在一个‘快’字,商量一个时辰,也许贼就跑了!而且打的都是小仗,毕公公去南赣,屈才了。”

钱宁进豹房比江彬早,可在正德皇帝面前,江彬比钱宁更得宠。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朱厚照也不在乎。既然王琼、江彬都认为不必往南赣派监军太监,朱厚照也就把手一摆:“得啦!让毕真在杭州待着吧。”

一听这话王琼大喜,赶紧借着机会凑上来笑道:“王守仁请发王命旗牌,臣觉得可以发给他。”

刚才王琼和江彬一搭一唱,把钱宁绊了个大跟头!眼看毕太监去不成南赣了,心里正别扭。见王琼又要请发王命旗牌,立刻插进来:“王大人刚才说了,南赣打的都是几十人的小仗,王守仁要王命旗牌干什么?”

在这上头王琼早想好了说辞,嘿嘿一笑:“南赣那边的仗也许不大,可我也说了,剿贼不同于野战,要的是‘兵贵神速’!听说当地山贼多至几百股,散布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四省境内,四省官兵各自为政,王守仁只是个南赣巡抚,权力有限,兵不好调。要是有了王命旗牌,令牌一发,兵马就动,这才能速战速胜嘛。”说到这里偷眼瞄着江彬。

江彬会意,立刻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王大人懂兵法!前几年皇上在宣府就是一道王命调动几处边军,集中力量打了蒙古人一个措手不及,这才大获全胜。”

几年前正德皇帝曾经私自离京,在宣府调动边军精锐和蒙古人打了一仗。那一仗正德皇帝亲自上阵,打得很险,天下人都被这个莽撞皇帝吓得够呛。只有朱厚照觉得是一份“武功”,每每对人吹嘘。现在江彬说起这件事,朱厚照大喜:“你说得对,打仗就是要速战速决!”随即吩咐张永,“拟道旨,把王命旗牌发给王守仁。”

眼看一口气把钱宁摔了两个大跟头!江彬心里十分痛快,和王琼相视而笑。

豹房里的人事格局正在悄悄改变:权倾一时的豹房大总管、锦衣卫指挥使钱宁开始走下坡路;边将出身的江彬,爬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