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与王子相遇,王子就不会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灰姑娘自己不想参加舞会,就算继母不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那么,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即使灰姑娘没有亲妈的疼爱,继母也不爱她,这些都不能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爱自己,灰姑娘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自己没人爱,或者像灰姑娘一样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师一直在用问话的形式跟孩子们交流,不断启发孩子们思考,让他们自己想出答案,而不是直接说出标准答案。
这种做法在家里也同样适用。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可以和孩子探讨:书中主人公的命运会不会有别的可能?或者和孩子一起思考:如果自己来写这个故事,结尾会是怎样的?家长甚至可以把问话运用到日常的吃喝问题上,比如问孩子想吃什么,孩子也许会说排骨,那么家长不妨继续提问:是要吃炖排骨、红烧排骨,还是清蒸排骨?这么做,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凡事都有多种解决方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的内心就会感觉到自由自在,而不是觉得非黑即白,没有选择。
有的时候,孩子跟家长讲的事情看起来是个问题,实际上可能是孩子内心什么地方卡住了,家长先别急着给出解决方案,先用问话的方式帮助孩子梳理。比如孩子告诉家长不想写作业,家长可以问:“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就不想写作业了?”孩子也许会回答:“从一年级开始。”那你就可以问:“那时候发生什么了?”孩子可能就会跟你讲当时老师用非常难听的语言批评他了。你可以接着问:“现在说到那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孩子可能会产生很多情绪,也许是伤心,也许是愤怒。家长可以陪着孩子把情绪流淌出来,然后继续就孩子的情绪提问:“你的希望是什么?”他可能会讲一些对老师的希望。家长可以慢慢引导孩子回到他的功课上,比如“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作业?”也许孩子会给出他写作业的具体方式。用提问的方式跟孩子对话,就不会只是在表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会探索到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对孩子的帮助更加彻底和有意义。
第四,和孩子玩“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文字游戏,经常和孩子玩脑筋急转弯,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培养孩子思维的活跃性和幽默感。所以,家长不妨在闲暇时间,多和孩子玩玩脑筋急转弯游戏。
我发现,七八岁的孩子很痴迷这种游戏。我记得女儿这么大的时候,家里一来人,她就缠着别人玩脑筋急转弯,乐此不疲。后来,我看到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也很喜欢玩这个游戏。虽然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七八岁的孩子喜欢脑筋急转弯,但我觉得这种有趣的文字游戏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脑筋急转弯的书籍,内容良莠不齐。建议家长选择内容健康的智力型脑筋急转弯游戏,和孩子一起玩。
这些方法都很生活化,却非常有效。家长愿意的话,可以随时随地拿来用在孩子身上,帮助孩子越来越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