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 早zǎo春chūn呈chénɡ水shuǐ部bù张zhānɡ十shí八bā员yuán外wài

早zǎo春chūn呈chénɡ水shuǐ部bù张zhānɡ十shí八bā员yuán外wài(2 / 2)

苏轼在文中这样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四点评价可以说恰如其分。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古文“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排在首位。

他是孔孟之后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在儒学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宪宗曾因崇信佛教,派使者迎佛骨,百姓跟风效仿,全国一时掀起迷信佛教的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认为迎佛骨劳民伤财,实在荒唐,恳请皇帝改变主意。宪宗大怒,要处死韩愈,他凛然不惧,在众大臣力保下才留得性命。

再说说最后一件事“勇夺三军之帅”——

长庆元年,韩愈任兵部侍郎。镇州大将王庭凑发动兵变,把牛元翼等官兵围困在深州。朝廷国库空虚、无力征讨,只好派官员前去安抚,韩愈挺身而出担任宣慰使。

当时藩镇极其跋扈残暴,众人觉得韩愈此行凶多吉少,宰相元稹说:“韩愈可惜!”唐穆宗也有些后悔,让韩愈先停一停。但韩愈慨然说:“死,臣之义。岂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之理!”毅然直奔镇州。

到镇州时,叛军刀出鞘,箭上弦,杀气腾腾,韩愈毫无惧色,昂首而入。面对骄兵悍将,他大义凛然,坦然应对。韩愈不仅是大名鼎鼎的文人,也是名满天下的教育家,他气度伟岸、满身正气,再加上据理雄辩、口若悬河,叛军在他面前都不敢抬头,只能唯唯诺诺。

王庭凑一看,再这样下去军心都乱了,忙换了嘴脸,摆好酒宴款待韩愈。与此同时,牛元翼突围,韩愈要求王庭凑放走牛元翼,王庭凑也不敢追击。

韩愈不辱使命,安然返回。在这之后不久,他就在长安写下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与清新雅丽、细腻多情,在韩愈身上得到了完美融合。

学个成语

独具慧眼(dú jù huì yǎn)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具有独特的眼光和见解。也作“独具只眼”“别具只眼”。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说段历史

古代的“六部”

研究韩愈的生平,会发现他曾经担任过多次“侍郎”官职,但每次的官名又有些区别。

韩愈年近五十岁时,因为参加朝廷平定淮西的战事立下大功,被升职为“刑部侍郎”;后来他因反对迎佛骨被贬到潮州等地任刺史,三年后回京任“兵部侍郎”,他孤胆入敌营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这次韩愈又立下功劳,不久后就转为“吏部侍郎”。另外,韩愈去世以后,皇帝又追赠给他“礼部尚书”的官衔。这样看下来,韩愈的官职遍布刑部、兵部、吏部、礼部。我们看历史书或电视剧时也常看到这些不同的“部”,这就来自古代朝廷的“六部制”,稍微了解一下,再看到这些官名,就不会糊涂了。

从汉朝开始,朝廷设置了一些承担不同职责的部门,称为“曹”,比如东汉有吏部曹、民曹、客曹等,但一直不太统一。到了隋朝,确定六个部门,各司其职,分别是:吏部、礼部、兵部、工部、度支、都官。我们看到其中四个都叫“什么部”,只有度支、都官这两个比较特殊。后来唐朝的皇帝就改了这两个部门的名字,度支改为户部,都官改为刑部。这样就形成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六部制”一直沿用到清朝。

这六部是分管全国不同事务的机构,各自有不同职责:

吏部:“吏”就是“官吏”,所以吏部负责官员的选拔和更替,还有升职、降职等。比如,唐朝人要做官,光考上进士还不够,还得通过吏部的“铨选”。所以吏部在朝廷中拥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六部之首”,有的朝代还把吏部的长官“吏部尚书”称作“天官”。

户部:“户”就是“户口”,户部要管理全国的人口。在农耕社会,赋税都是从人口来的,所以户部要管理全国的财政和钱粮,是国家的“钱袋子”。其他部门、各地政府要用钱,都得通过户部,显而易见,这个部门也非常重要。

礼部:“礼”就是“礼仪”,可不只管如何行礼,还要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礼部管理典礼事务,还有教育、科举,另外还负责国家对外的交往。相当于现代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的综合体。

兵部:“兵”就是“兵事”,兵部当然就是负责军队相关的事物,包括兵员、军器、军械。武官的选拔和任用也是由兵部负责的,不归吏部管。

刑部:“刑”就是“刑罚”,刑部负责审定各种法律,还要复核各地审理的重大刑事案件。古时候国家对重大案件一般都比较慎重,要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个机构共同审理,所以刑部的权力也有限。

工部:“工”就是“工程”,工部负责工程营造事务,例如宫殿的监修、江河湖泊的治理等,多数情况下,工部在六部中的地位最低。

六部的长官就是“尚书”,相当于“部长”;“侍郎”是副长官,相当于“副部长”。有时候尚书由宰相兼任,不负责具体事务,侍郎就要承担起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