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tánɡ·杜dù甫fǔ
好hǎo雨yǔ知zhī时shí节jié,当dānɡ春乃nǎi发fā生shēnɡ。
随suí风fēnɡ潜qián入rù夜yè,润rùn物wù细xì无wú声shēnɡ。
野yě径jìnɡ云yún俱jù黑hēi,江jiānɡ船火huǒ独dú明ínɡ。
晓xiǎo看kàn红hónɡ湿shī处chù,花huā重zhònɡ锦jǐn官ɡuān城ɡ。
诗文大意
好雨最知道恰当的时令,正当春天它便应运而生。
悄悄跟随微风潜入春夜,细细滋润万物寂静无声。
田间小路笼罩于乌云下,渔船灯火闪烁在江水中。
清早去观赏洗过的艳红,沉甸甸的花开满锦官城。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定居成都草堂两年了,他在这里亲自耕种瓜菜,和周围的农家交往密切。
春天正是万物生发的时节,庄稼在春天的生长决定一年的收获,而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就在这时,一场春雨如约而至,细细密密,无声无息,像是偷偷潜入春夜之中,不惊扰任何人,默默地滋润着万物。
诗人为蓬勃生发的万物、为期待春雨的农民感到喜悦,他用这首诗记录春雨之景,赞美春雨之“好”。
细品词句
《春夜喜雨》的“喜”概括了诗人的情绪,而全诗的第一个字“好”则统领全篇的主题。
首联直接点明主题,脱口赞美“好雨”,然后用“知时节”来诠释雨“好”在何处,接下来又用“当春乃发生”来说明为何这场雨“知时节”。“知”字把雨拟人化,“当”和“乃”具体表现雨是如何“知”的——刚好在春天最需要雨的时候,它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是多么有智慧、有灵性的雨啊!这首联两句层层递进,文字自然而紧凑,诗人的惊喜和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颔联描写“春雨之状”,前句先承接首联,说明这雨如何“发生”:随着春天的和风“潜入”夜晚,“潜入”二字极具神韵——雨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在夜晚降临。后句用“细无声”呼应“潜入夜”,夜晚天黑,视觉上本来就不易发现,再加上这雨轻柔细缓,飘落无声,自然更难发觉了。“润物”是这雨最大的好,它悄然而至,不事喧哗、不愿扰人、不求夸赞,就这样默默滋润万物,造福世间。
颈联写“雨夜之景”,田野小径和乌云一样黑,这是为了描写乌云的厚重浓密——这宝贵的春雨如此柔细,如果很快停止,也不能充分地滋润万物,云厚雨足,才能下上一整夜,充分发挥春雨的作用。此时,只有船上的渔火是明亮的,闪烁的渔火在黑暗中分外明亮,“黑”与“明”相互映衬,为这夜雨增加了美感和诗意。
尾联写雨后清晨的美景。有人说这是早晨诗人所见的实景,但细想想,颈联中描绘的情景,才有“当时所见”的感觉,而且诗题是“春夜”,因此尾联应该是诗人欣赏夜雨时的遐想,是“好雨之思”——明早雨后,去看看那被春雨充分润湿的红花吧,饱含雨露的花一朵一朵沉甸甸的,格外鲜艳饱满,那样花团锦簇的“锦官城”成都,该是多么绚丽迷人啊!这是好雨为自然带来的恩泽,诗人的喜悦之情也在这畅想中达到了极致。
了解杜甫对人民生活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就会知道:他抒发的好雨润物的喜悦之情不是个人的小情绪,而是崇高而博大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