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 采cǎi薇wēi(节jié选xuǎn)

采cǎi薇wēi(节jié选xuǎn)(2 / 2)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我的心如此伤悲啊,却无人能知!已经要回到家乡,为什么还会如此悲不自胜呢?要知道,那个时代通信不便,人民生计艰难,当时的人平均寿命是非常低的,主人公离家太久了,根本不知道亲人是否健在、回去会面对什么样的境况。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战争,岁月蹉跎、生命流逝,被耗费的生命价值根本无法找回,这种悲凉更加复杂、更加深重,偏偏又无人可以倾诉。

整首诗就在这种悲慨中结束了,人物未来命运如何无从知晓,似乎他就蹒跚着消失在那漫天大雪之中,含蓄深远,余味无尽。

讲个故事

在牲口棚中发现的国宝

《采薇》诗中的敌方是一个叫“猃狁”的民族,学者认为猃狁是匈奴的前辈,曾是西周的大敌。历史记载,周宣王曾派大军与猃狁作战,领兵的是大将“虢公”,名叫季子白,他率领部队在洛水北岸与猃狁大战,大获全胜。因此有学者认为,《采薇》很可能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季子白大胜归来之后,周宣王赏赐他许多财物,季子白铸造了一个青铜大盘,在上边镌刻了铭文一百一十一个字,记录这段事迹。

这个大盘是装水用的器具,做工极为精美,个头也相当大,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像个大浴缸。这就是“虢季子白盘”,后来和毛公鼎、散氏盘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是国之重宝。不过这件宝贝的命运实在坎坷,竟然两次沦落在牲口棚里。

据传在清道光年间,陕西郿县的县令徐燮均代理宝鸡县令,在去宝鸡的途中夜宿农家,半夜听见牲口棚里有金属撞击声。他点灯去看,发现喂牛的水槽是一件巨大的铜器。徐县令颇有学识,知道这是宝物,就用很低的价钱把它买下来,运回了家乡常州。之后“太平天国”起义时攻占了常州,这个铜器就落入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府中。

几年后,淮军将领刘铭传率军攻下常州,住在护王府。晚上,他在府中巡查时,听见马厩里传出叮当之声,走近一看,是马嚼上的铁环与食槽相碰发出的声响,这个食槽居然是一件硕大的铜器。

他把铜器洗刷干净,发现铜器花纹精美,内底还铸有铭文。刘铭传是识货的,立刻意识到这是无价之宝,赶紧把它运回了老家合肥,专门盖了一座“盘亭”来安置虢季子白盘。刘铭传后来就任台湾省首任巡抚,率兵击败法国舰队,也成为一位民族英雄。他去世时嘱咐后人一定要保护好虢季子白盘,绝不能让它落入奸人之手。

后来,各路军阀、政要,美、法、日等国家都有人想花重金收买此盘,均遭到刘家人的拒绝。为了保护国宝,他们把虢季子白盘埋了起来。直到1949年,刘铭传的后人刘肃曾才毅然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目前收藏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中。

学个成语

悲不自胜(bēi bú zì shèng)

形容悲伤至极,以至于自己都无法承受。

出自汉代荀悦的《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说段历史

西周亡于外族之手

周朝延续近八百年,分为西周、东周两个阶段。西周最后一个天子是周幽王,他是周宣王的儿子。周宣王早年在征伐犬戎、猃狁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还使周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史称“宣王中兴”),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周天子,可是他的儿子周幽王却昏庸荒唐,葬送了西周。

周幽王的王后来自申国,因此称为“申后”。申后给他生的儿子,名叫姬宜臼,被立为太子。

周幽王贪玩好色,不问政事,重用一个叫虢石父的大臣。虢石父为人奸佞乖戾,专门奉承周幽王,引起诸侯和百姓的不满。

褒国向周幽王进献了一个美女,名叫“褒姒”,褒姒长得倾国倾城,周幽王如获至宝,对褒姒极为宠爱。但褒姒是个“冷美人”,整天板着脸不爱笑,周幽王为了哄褒姒开心想尽办法,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愿意赏赐千金,这就有了“千金买笑”的成语。后来虢石父这个奸臣想到一个损招:点烽火台。烽火台本来是做军事预警用的,用来防备戎人的军队,一旦点燃,周边诸侯的军队就会马上来都城镐京救援。

周幽王居然接受了这个荒唐的建议,他命人点起烽火,诸侯匆匆忙忙集结军队跑来救援,却发现周幽王和褒姒正在城楼上饮酒作乐。众人知道自己被当猴耍了,只好愤然离去,美人褒姒终于笑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专宠褒姒,在褒姒生了儿子姬伯服以后,他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让姬伯服做了太子。姬宜臼怕被父亲杀害,就跑到了外公申侯那里哭诉求救,申侯大怒,联合了外族犬戎进攻镐京。这次周幽王再点燃烽火,却没有诸侯军队来援助了。镐京被攻破后,周幽王、褒姒、姬伯服都死在骊山之下。

犬戎攻占镐京以后,大肆抢掠,申侯和姬宜臼又联合几个诸侯国赶走了犬戎。众人立姬宜臼为王,这就是周平王。由于镐京已遭到破坏,平王又担心这里离犬戎太近,决定东迁,定都洛邑。就这样,西周结束,东周开始,精彩纷呈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也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