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mò梅méi(2 / 2)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讲个故事

自幼好学的真隐士

王冕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好学,关于他的好学,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王冕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给别人放牛,他却偷偷跑进学堂听学生念书,边听边默默地记在心里。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他一顿,可过后他还是这样。他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他的父亲也不说什么了。王冕从此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的长明灯诵读,书声琅琅一直到天亮。

安阳有个叫韩性的先生听说此事,觉得王冕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诗、书、画无一不精。但他应试不第,就把自己的文章付之一炬,回乡隐居。

多次有人推荐他做官,当时元朝的权贵也想聘请他,他都力辞不就。他的老师、同乡王艮,对他的品行很推崇,曾亲自登门拜访过他的母亲。后来王艮做了官,王冕曾脚踏破鞋,去拜望王艮,王艮见他这副样子,赠他鞋子,劝他做官,王冕笑而不答,放下鞋子离去。

父母去世后,王冕带着妻子,隐居在会稽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由此可见,王冕多么爱梅。他自号梅花屋主,以耕种、卖画为生,制小舟名曰“浮萍轩”,放于鉴湖,经常随小舟任意漂**,弹琴赋诗,饮酒长啸。王冕半是隐者,半是农民,终生没有做官。

学个成语

冰清玉洁(bīng qīng yù jié)

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操行清白、光明磊落。

出自汉朝司马迁的《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荷累其名,固已贵矣。”

说段历史

简说元朝

王冕出生在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的孛儿只斤氏。

生活在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本是金朝的臣属。金慢慢衰落的同时,蒙古部落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了金的统治。后来,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

蒙古人能征善战,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张其疆域,向西打到欧洲,向东南先后灭掉西夏、金、大理等国。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当上蒙古大汗后,开始推行汉法。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元朝就此开始,定都在大都,就在今天的北京。

1279年,元彻底灭了南宋,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

元成宗即位后,停止对外战争,整顿国内军政,减免部分赋税,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王朝慢慢安定下来。

后来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等几任皇帝学习汉法,以儒治国,但始终遭到蒙古贵族的阻挠,汉化一直不彻底。蒙古的部族讲究以力取胜,谁力量更强谁做首领,因此元朝中期皇位继承混乱,频频发生政变。

到了后期,政治腐败,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苛捐杂税,民族压迫严重,汉族人民揭竿而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南方的朱元璋渐渐脱颖而出,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他南方起义军,统一南方,然后开始北伐。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挥军北上,元惠宗仓皇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大都,元从建国历时九十八年,到此时对中国的统治其实已经结束。

元廷退居漠北后,还继续使用“元”的国号,历史上称作“北元”。之后,明朝发动了六次北伐,1402年,北元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