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tánɡ·王wánɡ维wéi
空kōnɡ山shān不bú见jiàn人rén,
但dàn闻wén人rén语yǔ响xiǎnɡ。
返fǎn景jǐnɡ入rù深shēn林lín,
复fù照zhào青qīnɡ苔tái上shànɡ。
诗文大意
空山之中不见人的踪影,
却听得有人言语的声响。
返照余晖穿过幽深树林,
又静静洒落在青苔之上。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四十多岁,在深山幽谷中买下一处地方,建成“辋川别墅”,从此这里成了诗人最钟爱,也是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家园。他在这里融入幽雅的自然环境、回归“隐逸”的生活方式。
诗人和文友裴迪游遍这里的山水,选择出二十处最美的景致,都起了雅致的名字,并为每一处写下一首五言绝句。“鹿柴”就是其中一处,位于人迹稀少的空山深林中。
这一天的夕阳西下之时,诗人身处鹿柴,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细细地观察一草一木,山中传来他人说话的声音,反而增添了空山的静谧,斜阳返照的柔光穿过深林,静静洒落在幽绿的青苔之上……这景致在一般人看来很寻常,但在诗人看来,却正体现出他所追寻的悠远、澄净的人生境界。
细品词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辋川“鹿柴”的幽静景色,绝妙之处在于衬托的写法——用声响来衬托寂静,用光照来衬托幽暗。
前两句写“声”。
第一句开头就是“空山”,这两个字也构成了全诗的主题。有人统计,“空”是王维诗中最常用的一个字,这也说明王维在追寻这种空明、澄净的境界。山中有茂林、有花草、有溪流、有生灵,怎么会“空”呢?是因为所有这些和山融为一体,是山的一部分,没有不和谐的喧闹和事物,所以是“空山”。“不见人”既说明深山的空寂,又为第二句设下伏笔。
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又形成转折。看不到人影,却听到人对话的声响,如果是在热闹的街市中,谁会注意人语的声响呢?正因为空山寂静,所以人的对话都成了“响”,我们似乎能读出人语在空山中的回响。这是“以动写静”的妙笔,用声音衬托寂静。同时,人的声音又为这山中带来了一丝生气。我们可以想象,完全死寂的山,其实会让人觉得惶恐,有他人的声音,反而能令诗人平静地感受空寂。就像高明的乐师拨动古琴的琴弦,发出悠长的一声响,却使听众的心感觉平静、空明。
后两句写“色”。
“返景”就是夕阳的返照,“深林”茂密而幽暗,白天高处的阳光无法照射进来,只有这返照之光才能斜斜地照射进来。这样的光线柔和、温暖,透过深林,照在青苔之上。青苔喜阴,长在幽暗的地方,现在却被夕阳的余晖映照,这又是衬托的写法,用这瞬间的光线来衬托深林青苔的幽暗,同时为这幽暗添上了一抹亮色、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