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sònɡ·苏sū轼shì
水shuǐ光ɡuānɡ潋liàn滟yàn晴qínɡ方fānɡ好hǎo,
山shān色sè空kōnɡ蒙énɡ雨yǔ亦yì奇qí。
欲yù把bǎ西xī湖hú比bǐ西xī子zǐ,
淡dàn妆zhuānɡ浓nónɡ抹ǒ总zǒnɡ相xiānɡ宜yí。
诗文大意
晴天水光**漾,恰到好处。
雨中山色迷蒙,同样奇丽。
我想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都一样适宜。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初春的西湖,气候温润、天气多变。这一天,诗人应朋友之约,来到西湖游船上,赏湖景、饮美酒,互相唱和、怡然忘忧。这次游湖,从早晨一直到晚上。白天晴朗,在春日照耀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明艳可人;傍晚却下起了雨,周围的青山笼罩在烟雨中,迷蒙多情。
诗人从早到晚,看着西湖天气和景物的变化,在醺醺醉意中,展开了联想,只觉得这里山水相依,无论哪种景色都是如此宜人。这让他联想到美女西施,无论如何装扮都是那么美丽可人……
细品词句
这首诗的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给了我们许多信息。根据学者的研究,这首诗是苏轼第一次来杭州,担任杭州通判时所作。那天正是早春时节,他受知州陈襄邀请,游湖畅饮,从早至晚,而那天开始是晴天,傍晚则下起了雨。苏轼在湖上饮酒之后,经历过开始的晴天、后来的雨天,写下了这首诗。
前两句写景,对仗得特别工整,分别描写了晴日的水光、雨中的山色。第一句描述的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波光闪闪,这样的景色是明艳照人的。诗人用“好”,而不是“美”之类的词来形容,“方好”就是正好、刚刚好,既写出了西湖水光美得那么和谐、那么完美,又表达出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迷恋。第二句描述的是下雨时群山烟雨蒙蒙,这样的景色是淡雅委婉的。“亦奇”就是“也很奇妙”,既写出西湖山色美得空灵朦胧、独具特色,又写出这样的山色令人称奇、引人遐想。许多人写西湖,重视的是水中的风景,而这首诗却把水和山放到了同等的位置,山水相依、互相映衬、缺一不可。
后两句诗人展开联想,用传说中的西子来比喻西湖,这个比喻既奇妙又贴切,被称作“神来之笔”,甚至后来让西湖多了个“西子湖”的别名。西湖和西子在字面上都有“西”;西施本来就是越女,而杭州古时也曾属于越国。最重要的是,西子在传说中就是美的化身,无论是喜是愁、是朴素的淡妆还是明艳的浓妆,都一样美丽。诗人从西湖的美,联想到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者都是美的化身,无论怎样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至于淡妆、浓抹哪个比喻西湖的晴天、哪个比喻雨天,后来的评论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发挥想象,做出自己的判断。
讲个故事
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