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萋满别情。
这四句的大意是:
无边的芳草淹没了古道,
阳光下的翠绿连接荒城。
又一次在这里送别友人,
萋萋青草满含离别之情。
讲个故事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诗王”白居易自幼刻苦读书,年纪轻轻就很有才华。据说,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他十六岁时的习作,有人说是他参加科举考试时的作品,但白居易在少年时,还没有应试呢,所以这首诗可能是少年白居易用考试的题目来创作的一篇习作,相当于我们如今做“历年真题”写的作文。
关于这首诗,还有个著名的故事:
据说年轻的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还没什么名气,白居易去拜访一位著名的文人,名叫顾况,希望得到顾况的指导和推荐。
顾况一见到白居易,看这个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想到长安来发展,不免有些轻视,就用白居易的名字跟他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意思是:长安这个地方米很贵的,要居住在这儿可太不容易了。
可顾况一看白居易写的诗文,就慢慢严肃起来了,等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大为惊叹,说:“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意思是:能讲出这样的诗句,要留在长安就没什么问题啦!
后来,顾况对白居易大为推崇,经常向别人夸赞白居易的才华,从此,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学个成语
生生不息(shēng shēng bù xī)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生命不断地生长、繁殖。可以用来形容“原上草”顽强的生命力。
出自《周易》:“生生之谓易。”
说段历史
学霸白居易的科举之路
许多诗人在科举考试方面都不顺利,而白居易是个“才子型”的大诗人,不仅能作诗,应对科举考试也屡战屡胜,堪称唐朝“学霸”。白居易总结自己的考试经历,自豪地说自己“十年之间,三登科第”,也就是说,自己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三次考中。我们sp;我们知道,参加科举考试,是古代读书人做官、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在唐朝,按时举办的科举考试称作“常科”,常科考试中最难的是“进士科”,每年全国的学子中,只有二十几人能考中进士,所以当时有种说法:五十岁考上进士还算年轻的。
白居易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通过了乡试和府试,获得了考进士的资格,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参加了进士考试,结果高中第四名,考取了进士。这次总共只有十七人考中,白居易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所以他春风得意地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但是,如果想大展宏图,被任命重要的官职,考中进士还只是第一步。两年以后,刚过三十岁的白居易又参加了吏部举办的“科目选”考试,这次选拔的是不同科目的专门人才,考中某个科目就能获得对应的官职。白居易考的是“书判拔萃”科目,又一次考中,而且是这个科目唯一考中的。
虽然做上了官,但是官职还不大,没有承担治理一方的重任。又过了几年,三十四岁的白居易参加了皇帝发起的“制科”考试,这可就相当于最高级别的考试了,学霸白居易不出意外地再次考中,被任命为“县尉”,从此走上了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