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学、土木工程、建筑类专业(2 / 2)

主要工作岗位就是检修员,工作单位多在轨道交通部门和铁路工务段。

第五种,公务员和搞科研。

目前路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给相关的交通、市政的管理部门带来了非常大的人才缺口。

学生在报考时,如果特别想学土木工程专业,但是分数不够的话,一定要充分利用专业相关性的报考技巧。我们上面提到的本科专业都属于相关专业,力学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大多数院校均把力学专业划归到了土木工程学院,也就是说力学和土木工程专业是非常相关的专业,而往往力学的分数跟土木工程的分数差一个级别,学生和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让孩子上自己想上的专业。

学校方面,最久负盛名的就是“建筑老八校”了。

在中国建筑教育发展史上,先后有很多大学设立了建筑系和土木工程系。在1952年那次院系大调整中,经过院系的重新部署,全国共有八所学校设有建筑系,这八所学校被统一称为“老八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个学校不是“211”“985”,前面我提到过),这些学校的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排在前列,专业实力毋庸置疑,在中国建筑界土木工程学界的地位难以撼动,对于很多用人单位而言,“建筑老八校”的出身就是一块就业的金字招牌。

而除了“建筑老八校”以外,还有很多学校值得我们考虑。

学校介绍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成立于1948年,当时定名为东北兵工专门学校,1949年改建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2004年学校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学校是辽宁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建设学校。

学校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博士一级学科及学校总体排名均位列辽宁省属理工类高校第一名。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1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动画、环境设计5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16000人,现有本科生113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0人,外国留学生800余名。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前身为青岛礼贤中学1931年设置的高级工程科,是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1978年改升为建筑工程本科专业并设立建筑工程系,1998年国家教委进行本科专业调整,将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系相应更名为土木工程系;2002年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1个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下设建筑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地下工程系、交通与水利工程系(筹)和国际部,含11个教研室、7个实验室。土木工程是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山东省一流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学院有教职工190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3100余人。在编教师岗位中教授43人,博导23人,94%具有博士学位;俄罗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专家5人,洪堡学者1人,香江学者1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2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5人,省高校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青岛市劳模2人。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系、11个专业教研室、1个工程实验室、7个实验室、1个BIM实验教学中心、1个科技发展中心、1个实验管理中心。近年来,共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300余项,主持完成了三峡工程、奥运工程、港珠澳跨海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青岛海湾大桥、青岛地铁、青岛世博园等重大建设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项,被SCI、EI、ISTP检索收录的学术论文有300余篇。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学、工程管理4个专业硕士领域;拥有土木工程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以及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下设建筑工程系、岩土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市政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培养计划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各1个。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1人,其中正高职称37人、副高职称67人。目前学院在编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 109人,双聘院士1人,还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应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目前,学院共有在读本科生2358余人(含留学生23人),研究生888余人(含留学生71人)。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为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工程结构防灾力学、动力系统及其计算);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力学、土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工程结构防灾力学,市政工程,供暖、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技术经济管理);专业学位点2个(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拥有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微结构设计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流固耦合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工程力学和土木工程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为云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土木工程为云南省博士点培育学科。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成立于2013年6月,由昆明理工大学原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学系和城乡规划系组建而成,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国西部较早开始建筑教育的学校之一。云南省最早通过了全国“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是拥有建筑学学士、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院下设3系2所1院: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和风景园林系;绿色乡土建筑研究所、人居环境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学院已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筑学),1个省级博士后流动站(建筑学),3个学术型学位硕士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专业型学位硕士点(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4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园林),组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结构体系。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特色专业,以及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的建筑学,也是云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