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类专业是师范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招收的本科专业主要有两个: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外汉语不是去国外的孔子学院做汉语老师!如果将来孩子想走这个方向的话,一定要打听清楚这所学校对外交流的实际情况。很多学校官方网站上写的跟实际情况是有偏差的,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想认识一个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人应该没有那么难。近两年,国家在大力推行文化强国策略,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现在也在大力提倡。在本科期间,中文类学的专业课相对有点杂,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专业课都非常重要。
学校介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是北京语言大学本科专业众多、学科类别丰富、办学层次最高的学院,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对中外各层次高级人才独特而成熟的培养模式,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1962年,在北京大学来华留学生预备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国务院批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人文学院可以追溯的前身——外语系汉语教研室成立。1985年,汉语教研室的建制变更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语文系,面向全国招生。1993年,学校以语文系为基础成立文化学院,下辖语文系、汉学系。1999年,文化学院更名为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现辖对外汉语系、中文系、艺术系、社科教研部和教师研修部等教学系部,另设中华文化研究所、汉学研究所、汉字研究所、联合国研究中心等若干研究机构和《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人文学院不仅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所属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体系,而且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已经拓展至教育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门类。招收本科生的专业现有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绘画(中国书画方向)和国际政治4个。招收中外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现有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门史(中外文化交流)11个。招收中外博士研究生的专业现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中国语言文学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为北京市级重点学科。
人文学院师资队伍中,教授、副教授占79%,拥有博士学位的占59.6%,博士生导师占20%;40岁以下的占34%,40—50岁的占46.8%,50—60岁的占19.2%。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的我国第一个国内外汉语教师专业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院,附设在人文学院。该院是国内办学时间最长、培训教师最多、国内外影响最大的汉语教师培训基地。20多年的历史,200多个培训班,培训过近5000名中外汉语教师,分布在50多个国家地区,这是人文学院骄人的业绩,也铸就成国际认可的专业培训品牌。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文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时期最早开办的专业,1954年就开办一年制中文专修班,1955年始建中文系,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中文系并入,1993年北京师院分院中文系并入,2001年在中文系基础上建立文学院。
文学院现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高级涉外文秘系、比较文学系、影视文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6个系。全院设有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影视文学、语文学科教育学、高级涉外文秘、文化产业、大学语文等教研室,另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信息资料中心以及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本科教学办公室、科研研究生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拥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1955年始设,非师范类2002年始设)、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方向,非师范类,1995年始设)、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方向,非师范类,2001年始设)、汉语言文学(书法教育方向,非师范类,1993年始设,后停办)、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2002年始设)、文化产业管理(非师范类,2005年始设,原属汉语言文学下方向,2010年升为专业)、国际汉语教育(非师范类,2009年始设,原名对外汉语,2013年更名国际汉语教育),专科专业曾有汉语言文学(1955年始设)。
中国语言文学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2003年获得批准)。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古代文学(1998年始设)、文艺学(2001年始设)、汉语言文字学(2001年始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3年始设)、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003年始设)、中国古典文献学(2003年始设)、中国现当代文学(2003年始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分语种,2003年始设)、文化产业(2008年始设)、影视文学(2008年始设)、文化研究(2008年始设)、中国文化经典教育(2012年始设)、语文教育(2012年始设)、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2012年始设)、书法艺术硕士点(博士点曾挂靠于中文系,后划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2001年始设)1个。
文学院建立了语言文学研究所(1987年始设)、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2000年始设)、美学研究所(1995年始设)、儿童文学研究所(1996年始设)、古籍整理研究所(1994年始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1995年始设)、李贽学术研究中心(1993年始设)、普通话测试中心(1998年始设)、语言研究中心(2000年始设)、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心(2000年始设)、中国古典文献暨古文字研究中心(2002年始设)、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2005年始设)、北京话研究中心(2007年设)、北京语言文化研究基地(2008年始设)、中国诗歌研究中心(2000年始设,教育部批准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重点实验室言语习得实验室(2004年)。创办了《诗探索》《文学前沿》《语言》《中国诗歌研究》《唳天学术》《俄罗斯文化评论》《中国女性文化》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