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005(2 / 2)

玄菟 乐浪 辽东属国

交州

南海 苍梧 郁林 合浦 交趾 九真 日南

◆汉中郡(秦置。雒阳西千九百九十里。)九城,户五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二。

〖南郑〗

〖成固〗妫墟在西北。

〖西城〗

〖襧中〗

〖沔阳〗有铁。

〖安阳〗

〖锡〗有锡,春秋时曰锡穴。

〖上庸〗本庸国。

〖房陵〗

◆巴陵(秦置。雒阳西三千七百里。)十四城,户三十一万六百九十一,口百八万六千四十九。

〖江州〗

〖宕渠〗有铁。

〖朐忍〗

〖阆中〗

〖鱼复〗抜水有抜关。

〖临江〗

〖枳〗

〖涪陵〗出丹。

〖垫江〗

〖安汉〗

〖平都〗

〖充国〗永元二年分阆中置。

〖宣汉〗

〖汉昌〗永元中置。

◆广汉郡(高帝置。雒阳西三千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九千八百六十五,口五十万九千四百三十八。

〖雒〗刺史治。

〖新都〗

〖绵竹〗

〖什邡〗

〖涪〗

〖梓潼〗

〖白水〗

〖葭萌〗

〖鄓〗

〖广汉〗有沈水。

〖德阳〗

◆蜀郡(秦置。雒阳西三千一百里。)十一城,户三十万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万四百七十六。

〖成都〗

〖郫〗

〖江原〗

〖繁〗

〖广都〗

〖临邛〗有铁。

〖湔氐道〗岷山在西徼外。

〖汶江道〗

〖八陵〗

〖广柔〗

〖绵虒道〗

◆犍为郡(武帝置。雒阳西三千二百七十里。刘璋分立江阳郡。)九城,户十三万七千七百一十三,口四十一万一千三百七十八。

〖武阳〗有彭亡聚。

〖资中〗

〖牛鞞〗

〖南安〗有鱼涪津。

〖僰道〗

〖江阳〗

〖符节〗

〖南广〗

〖汉安〗

◆牂牁郡(武帝置。雒阳西五千七百里。)十六城,户三万一千五百二十三,口二十六万七千二百五十三。

〖故且兰〗

〖平夷〗

〖鄨〗

〖毋敛〗

〖谈指〗出丹。

〖夜郎〗出雄黄、雌黄。

〖同并〗

〖谈穢〗

〖漏江〗

〖毋单〗

〖宛温〗

〖镡封〗

〖漏卧〗

〖句町〗

〖进乘〗

〖西随〗

◆越巂郡(武帝置。雒阳四千八百里。)十四城,户十三万一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三千四百一十八

〖邛都〗南山出铜。

〖遂久〗

〖灵关道〗

〖台登〗出铁。

〖青蛉〗有禺同山,俗谓有金马碧鸡。

〖卑水〗

〖三缝〗

〖会无〗出铁。

〖定莋〗

〖阐〗

〖苏示〗

〖大莋〗

〖莋秦〗

〖姑复〗

◆益州郡(武帝置。故滇王国。雒阳西五千六百里。诸葛亮表有耽文山、泽山、司弥瘗山、娄山、辟龙山,此等并皆未详所在县。)十七城,户二万九千三十六。口十一万八百二。

〖滇池〗出铁。有池泽。北有黑水祠。

〖胜休〗

〖俞元〗装山出铜。

〖律高〗石室山出锡。眓町山出银、铅。

<!--PAGE 10-->〖贲古〗采山出铜、锡。羊山出银、铅。

〖毋棳〗

〖建伶〗

〖穣昌〗

〖牧靡〗

〖味〗

〖昆泽〗

〖同濑〗

〖同劳〗

〖双柏〗出银。

〖连然〗

〖梱栋〗

〖秦臧〗

◆永昌郡(明帝永平十二年分益州置。雒阳西七千二百六十里。)八城,户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

〖不韦〗出铁。

〖巂唐〗

〖比苏〗

〖榞榆〗

〖邪龙〗

〖云南〗

〖哀牢〗永平中置,故牢王国。

〖博南〗永平中置。南界出金。

◆广汉属国(故北部都尉,属广汉郡,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三城。)户三万七千一百一十,口二十万五千六百五十二。

〖阴平道〗

〖甸氐道〗

〖刚氐道〗

◆蜀郡属国(故属西部都尉,延光元年以为属国都尉,别领四城。)户十一万一千五百六十八,口四十七万五千六百二十九。

〖汉嘉〗故青衣,阳嘉二年改。有蒙山。

〖严道〗有邛僰九折坂者,邛邮置。

〖徙〗

〖旄牛〗

◆犍为属国(故郡南部都尉,永初元年以为属国都尉,别领二城。)户七千九百三十八,口三万七千一百八十七。

〖朱提〗山出银、铜。

〖汉阳〗

右益州刺史部,郡、国十二,县、道一百一十八。

◆陇西郡(秦置。雒阳西二千二百二十里。)十一城,户五千六百二十八,口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七。

〖狄道〗

〖安故〗

〖氐道〗养水出此。

〖首阳〗有鸟鼠同穴山,渭水出。

〖大夏〗

〖襄武〗有五鸡聚。

〖临洮〗有西顷山。

〖枹罕〗故属金城。

〖白石〗故属金城。

〖鄣〗

〖河关〗故属金城。积石山在西南,河水出。

◆汉阳郡(武帝置,为天水,永元十七年更名。在雒阳西二千里。)十三城,户二万七千四百二十三,口十三万一百三十八。

〖冀〗有朱圄山。有缇群山。有雒门聚。

〖望恒〗

〖阿阳〗

〖略阳〗有街泉亭。

〖勇士〗

〖成纪〗

〖陇〗刺史治。有大坂名陇坻,豲坻聚有秦亭。

〖豲道〗

〖兰干〗

〖平襄〗

〖显亲〗

〖上邽〗故属陇西。

〖西〗故属陇西。有嶓冢山,西汉水。

◆武都郡(武帝置。雒阳西一千九百六十里。)七城,户二万一百二,口八万一千七百二十八。

〖下辨〗

〖武都道〗

〖上禄〗

〖故道〗

〖河池〗

〖沮〗沔水出东狼谷。

〖羌道〗

◆金城郡(昭帝置。雒阳西二千八百里。)十城,户三千八百五十八,口万八千九百四十七。

<!--PAGE 11-->〖允吾〗

〖浩亹〗

〖令居〗

〖枝阳〗

〖金城〗

〖榆中〗

〖临羌〗有昆仑山。

〖破羌〗

〖安夷〗

〖允街〗

◆安定郡(武帝置。雒阳西千七百里。)八城,户六千九十四,口二万九千六十。

〖临泾〗

〖高平〗有第一城。

〖朝那〗

〖乌枝〗有瓦亭,出薄落谷。

〖三水〗

〖阴盘〗

〖彭阳〗

〖鹑觚〗故属北地。

◆北地郡(秦置。雒阳西千一百里。)六城,户三千一百二十二,口万八千六百三十七。

〖富平〗

〖泥阳〗有五柞亭。

〖弋居〗有铁。

〖廉〗

〖参〗故属安定。

〖灵州〗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置。雒阳西三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万四十二,口三万四千二百二十六。

〖姑臧〗

〖张掖〗

〖武威〗

〖休屠〗

〖搕次〗

〖鸾鸟〗

〖朴〗

〖媪围〗

〖宣威〗

〖仓松〗

〖鹯阴〗故属安定。

〖租厉〗故属安定。

〖显美〗故属张掖。

〖左骑〗千人官。

◆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置。雒阳西四千二百里。献帝分置西郡。)八城,户六千五百五十二,口二万六千四十。

〖觻得〗

〖昭武〗

〖删丹〗弱水出。

〖氐池〗

〖屋兰〗

〖日勒〗

〖骊靬〗

〖番和〗

◆酒泉郡(武帝置。雒阳西四千七百里。)九城,户万二千七百六。

〖福禄〗

〖表氏〗

〖乐涫〗

〖玉门〗

〖会水〗

〖沙头〗

〖安弥〗故曰绥弥。

〖乾齐〗

〖延寿〗

◆敦煌郡(武帝置。雒阳西五千里。)六城,户七百四十八,口二万九千一百七十。

〖敦煌〗古瓜州,出美瓜。

〖冥安〗

〖效穣〗

〖拼泉〗

〖广至〗

〖龙勒〗有玉门关。

◆张掖属国(武帝置属国都尉,以主蛮夷降者。安帝时,别领五城。)户四千六百五十六,口万六千九百五十二。

〖候官〗

〖左骑〗

〖千人〗

〖司马官〗

〖千人官〗

◆张掖居延属国(故郡都尉,安帝别领一城。)户一千五百六十,口四千七百三十三。

〖居延〗有居延泽,古流沙。

右凉州刺史部,郡十二,县、道、候官九十八。

◆上党郡(秦置。雒阳北千五百里。)十三城,户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万七千四百三。

〖长子〗

〖屯留〗绛水出。

〖铜韑〗

〖沾〗

〖涅〗有阏与聚。

〖襄垣〗

〖壶关〗有黎亭,故黎国。

〖泫氏〗有长平亭。

〖高都〗

〖潞〗本国。

<!--PAGE 12-->〖猗氏〗

〖阳阿〗侯国。

〖穣远〗

◆太原郡(秦置。)十六城,户三万九百二,口二十万一百二十四。

〖晋阳〗本唐国。有龙山,晋水所出。刺史治。

〖界休〗有界山,有绵上聚。有千亩聚。

〖榆次〗有凿壶。

〖中都〗

〖于离〗

〖兹氏〗

〖狼孟〗

〖邬〗

〖盂〗

〖平陶〗

〖京陵〗春秋时九京。

〖阳曲〗

〖大陵〗有铁。

〖祁〗

〖虑虒〗

〖阳邑〗有箕城。

◆上郡(秦置。)十城,户五千一百六十九,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九。

〖肤施〗

〖白土〗

〖漆垣〗

〖奢延〗

〖雕阴〗

〖桢林〗

〖定阳〗

〖高奴〗

〖龟兹属国〗

〖候官〗

◆西河郡(武帝置。雒阳北千二百里。)十三城,户五千六百九十八,口二万八百三十八。

〖离石〗

〖平定〗

〖美稷〗

〖乐街〗

〖中阳〗

〖皋狼〗

〖平周〗

〖平陆〗

〖益兰〗

〖圜阴〗

〖蔺〗

〖圜阳〗

〖广衍〗

◆五原郡(秦置为九原,武帝更名。)十城,户四千六百六十七,口二万二千九百五十七。

〖九原〗

〖五原〗

〖临沃〗

〖文国〗

〖河阴〗

〖武都〗

〖宜梁〗

〖曼柏〗

〖成宜〗

〖西安阳〗北有阴山。

◆云中郡(秦置。)十一城,户五千三百五十一,口二万六千四百三十。

〖云中〗

〖咸阳〗

〖箕陵〗

〖沙陵〗

〖沙南〗

〖北舆〗

〖武泉〗

〖原阳〗

〖定襄〗故属定襄。

〖成乐〗故属定襄。

〖武进〗故属定襄。

◆定襄郡(高帝置。)五城,户三千一百五十三,口万三千五百七十一。

〖善无〗故属雁门。

〖桐过〗

〖武成〗

〖骆〗

〖中陵〗故属雁门。

◆雁门郡(秦置。雒阳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三万一千八百六十二,口二十四万九千。

〖阴馆〗

〖繁畤〗

〖楼烦〗

〖武州〗

〖汪陶〗

〖剧阳〗

〖崞〗

〖平城〗

〖埒〗

〖马邑〗

〖卤城〗故属代郡。

〖广武〗故属太原。有夏屋山。

〖原平〗故属太原。

〖彊阴〗

◆朔方郡(武帝置。)六城,户千九百八十七,口七千八百四十三。

〖临戎〗

〖三封〗

〖朔方〗

〖沃野〗

〖广牧〗

〖大城〗故属西河。

右并州刺史部,郡九,县、邑、侯国九十八。

◆涿郡(高帝置。雒阳东北千八百里。)七城,户十万二千二百一十八,口六十三万三千七百五十四。

<!--PAGE 13-->〖涿〗

〖逎〗侯国。

〖故安〗易水出,雹水出。

〖范阳〗侯国。

〖良乡〗

〖北新城〗有汾水门。

〖方城〗故属广阳。有临乡。有督亢亭。

◆广阳郡(高帝置,为燕国,昭帝更名为郡。世祖省并上谷,永元八年复。)五城,户四万四千五百五十,口二十八万六百。

〖蓟〗本燕国。刺史治。

〖广阳〗

〖昌平〗故属上谷。

〖军都〗故属上谷。

〖安次〗故属勃海。

◆代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户二万一百二十三,口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八。

〖高柳〗

〖桑乾〗

〖道人〗

〖当城〗

〖马城〗

〖班氏〗

〖狋氏〗

〖北平邑〗永元八年复。

〖东安阳〗

〖平舒〗

〖代〗

◆上谷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二百里。)八城,户万三百五十二,口五万一千二百四。

〖沮阳〗

〖潘〗永元十一年复。

〖甯〗

〖广甯〗

〖居庸〗

〖雊瞀〗

〖涿鹿〗

〖下落〗

◆渔阳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里。)九城,户六万八千四百五十六,口四十三万五千七百四十。

〖渔阳〗有铁。

〖狐奴〗

〖潞〗

〖雍奴〗

〖泉州〗有铁。

〖平谷〗

〖安乐〗

〖傂奚〗

〖犷平〗

◆右北平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三百里。)四城,户九千一百七十,口五万三千四百七十五。

〖土垠〗

〖徐无〗

〖俊靡〗

〖无终〗

◆辽西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三百里。)五城,户万四千一百五十,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阳乐〗

〖海阳〗

〖令支〗有孤竹城。

〖肥如〗

〖临渝〗

◆辽东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六百里。)十一城,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襄平〗

〖新昌〗

〖无虑〗

〖望平〗

〖候城〗

〖安市〗

〖平郭〗有铁。

〖西安平〗

〖汶〗

〖番汗〗

〖沓氏〗

◆玄菟郡(武帝置。雒阳东北四千里。)六城,户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

〖高句骊〗辽山,辽水出。

〖西盖马〗

〖上殷台〗

〖高显〗故属辽东。

〖候城〗故属辽东。

〖辽阳〗故属辽东。

◆乐浪郡(武帝置。雒阳东北五千里。)十八城,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

〖朝鲜〗

〖冉邯〗

〖浿水〗

〖含资〗

〖占蝉〗

〖遂城〗

〖增地〗

〖带方〗

〖驷望〗

〖海冥〗

〖列口〗

〖长岑〗

〖屯有〗

<!--PAGE 14-->〖昭明〗

〖镂方〗

〖提奚〗

〖浑弥〗

〖乐都〗

◆辽东属国(故邯乡,西部都尉,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六城。雒阳东北三千二百六十里。

〖昌辽〗故天辽,属辽西。

〖宾徒〗故属辽西。

〖徒河〗故属辽西。

〖无虑〗有医无虑山。

〖险渎〗

〖房〗

右幽州刺史部,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

◆南海郡(武帝置。雒阳南七千一百里。)七城,户七万一千四百七十七,口二十五万二百八十二。

〖番禺〗

〖博罗〗

〖中宿〗

〖龙川〗

〖四会〗

〖揭阳〗

〖增城〗有劳领山。

◆苍梧郡(武帝置。雒阳南六千四百一十里。)十一城,户十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五,口四十六万六千九百七十五。

〖广信〗

〖谢沐〗

〖高要〗

〖封阳〗

〖临贺〗

〖端豨〗

〖冯乘〗

〖富川〗

〖荔浦〗

〖猛陵〗

〖鄣平〗

〖郁林郡〗秦桂林郡,武帝更名。雒阳南六千五百里。十一城。

〖布山〗

〖安广〗

〖阿林〗

〖广郁〗

〖中溜〗

〖桂林〗

〖潭中〗

〖临尘〗

〖定周〗

〖增食〗

〖领方〗

◆合浦郡(武帝置。雒阳南九千一百九十一里。)五城,户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七。

〖合浦〗

〖徐闻〗

〖高凉〗

〖临元〗

〖朱崖〗

◆交趾郡(武帝置。即安阳王国。雒阳南万一千里。)十二城。

〖龙编〗

〖羸〗

〖安定〗

〖苟漏〗

〖麋泠〗

〖曲阳〗

〖北带〗

〖稽徐〗

〖西于〗

〖朱〗

〖封豨〗建武十九年置。

〖望海〗建武十九年置。

◆九真郡(武帝置,雒阳南万一千五百八十里。)五城,户四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二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四。

〖胥浦〗

〖居风〗

〖咸懽〗

〖无功〗

〖无编〗

◆日南郡(秦象郡,武帝更名。雒阳南万三千四百里。)五城,户万八千二百六十三,口十万六百七十六。

〖西卷〗

〖朱吾〗

〖卢容〗

〖象林〗

〖比景〗

右交州刺史部,郡七,县五十六。

《汉书·地理志》承秦三十六郡,县邑数百,后稍分析,至于孝平,凡郡、国百三,县、邑、道、侯国千五百八十七。世祖中兴,惟官多役烦,乃命并合,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至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别领比郡者六,又所省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民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

<!--PAGE 15-->赞曰:众安后载,政洽区分;侯罢守列,民无常君。称号迁隔,封割纠纷;略存减益,多证前闻。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所以补复残缺,及身未改,而四海从风,中国安乐者也。

昔周公作《周官》,分职著明,法度相持,王室虽微,犹能久存。今其遗书,所以观周室牧民之德既至,又其有益来事之范,殆未有所穷也。故新汲令王隆作《小学汉官篇》,诸文倜说,较略不究。唯班固著《百官公卿表》,记汉承秦置官本末,讫于王莽,差有条贯;然皆孝武奢广之事,又职分未悉。世祖节约之制,宜为常宪,故依其官簿,粗注职分,以为《百官志》。凡置官之本及中兴所省,无因复见者,既在《汉书·百官表》,不复悉载。

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世祖以卓茂为太傅,薨,因省。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太尉,公一人。本注曰: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大丧则告谥南郊。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世祖即位,为大司马。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

长史一人,千石。本注曰:署诸曹事。

掾史属二十四人。本注曰:《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西曹主府史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黄阁主簿录省从事。

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本注曰:《汉旧注》公令史百石,自中兴以后,注不说石数。御属主为公卿。阁下令史主阁下威仪事。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门令史主府门。其余令史,各典曹文书。

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视翟,大丧则掌奉安梓宫。凡国有大疑大事,与太尉同。世祖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本注曰:世祖即位,以武帝故事置司直,居丞相府,助督录诸州,建武十八年省也。

<!--PAGE 16-->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世祖即位,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属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皆将军始自秦、晋,以为卿号,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其后霍光、王凤等皆然。成帝绥和元年,赐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世祖中兴,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及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焉。

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职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本注曰:此皆府员职也。又赐官骑三十人及鼓吹。

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侯。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

明帝初置度辽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太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丞一人,比千石。六百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

<!--PAGE 17-->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仆射,中兴转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氏。《诗》三,鲁、齐、韩氏。《礼》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严、颜氏。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丞一人。本注曰:掌祝小神事。

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凡国祭祀,掌陈馔具。丞一人。

大予乐令一人,本注曰: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丞一人。

高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庙,掌案行扫除。无丞。

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如高庙。

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丞及校长各一人。本注曰:校长,主兵戎盗贼事。

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望晦时节祭祀。

右属太常。本注曰:有祠祀令一人,后转属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后省并太史。中兴以来,省前凡十官。

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献。丞一人,比千石。

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

左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右中朗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朗,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皆无员。

虎贲中朗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贲宿卫。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仆射,主虎贲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会在殿中。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节从虎贲,比二百石。本注曰:皆无员。掌宿卫侍从。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才能差高至中郎。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羽林郎,比三百石。本注曰:无员。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本武帝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岩下室中,故号岩郎。

<!--PAGE 18-->羽林左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左骑。丞一人。

羽林右监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羽林右骑。丞一人。

奉车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御乘舆车。

驸马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驸马。

骑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凡诸国嗣之丧,则光禄大夫掌吊。

太中大夫,千石。本注曰:无员。

中散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谏议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议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

谒者仆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为谒者台率,主谒者,天子出,奉引。古重习武,有主射以督录之。故曰仆射。常侍谒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主殿上时节威仪。谒者三十人。其给事谒者,四百石。其灌谒者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下之丧,掌使吊。本员七十人,中兴但三十人。初为灌谒者,满岁为给事谒者。

右属光禄勋。本注曰:职属光禄者,自五官将至羽林右监,凡七署。自奉车都尉至谒者,以文属焉。旧有左右曹,秩以二千石,上殿中,主受尚书奏事,平省之。世祖省,使小黄门郎受事,车驾出,给黄门郎兼。有请室令,车驾出,在前请所幸,徼车迎白,示重慎。中兴但以郎兼,事讫罢,又省车、户、骑凡三将,及羽林令。

卫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丞一人,比千石。

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阙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丞、尉各一人。本注曰:丞选晓讳,掌知非法。尉主阙门兵禁,戒非常。

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南宫卫士。丞一人。

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北宫卫士。丞一人。

左右都候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剑戟士,徼循宫及天子有所收考。丞各一人。

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玄武司马,主玄武门;北屯司马,主北门;北宫朱爵司马,主南掖门;东明司马,主东门;朔平司马,主北门:凡七门。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于门之所属。宫名两字,为铁印文符,案省符乃内之。若外人以事当入,本官长史为封棨传;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右属卫尉。本注曰:中兴省旅贲令,卫士一人丞。

太仆,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御。丞一人,比千石。

<!--PAGE 19-->考工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属,成则传执金吾入武库,及主织绶诸杂工。左右丞各一人。

车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舆诸车。丞一人。

未央厩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乘舆及厩中诸马。长乐厩丞一人。

右属太仆。本注曰:旧有六厩,皆六百石令,中兴省约,但置一厩。后置左骏令、厩,别主乘舆御马,后或并省。又有牧师范,皆令官,主养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菀,但以羽林郎监领。

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报。正、左监各一人。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决诏狱。

右属廷尉。本注曰:孝武帝以下,置中都官狱二十六所,各令长名世祖中兴皆省,唯廷尉及雒阳有诏狱。

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其郊庙行礼,赞导,请行事,既可,以命群司。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及郡国上计,匡四方来,亦属焉。皇子拜王,赞授印绶。及拜诸侯、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鸿胪召拜之。王薨则使吊之,及拜王嗣。丞一人。比千石。

大行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诸郎。丞一人。治礼郎四十七人。

右属大鸿胪。本注曰:承秦有典属国,别主四方夷狄朝贡侍子,成帝时省并大鸿胪。中兴省驿官、别火二令、丞,及郡邸长、丞,但令郎治郡邸。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宗正 大司农 少府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丞一人,比千石。

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余属吏增减无常。

右属宗正。本注曰:中兴省都司空令、丞。

大司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郡国四时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太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国传漕谷。丞一人。

平准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知物贾,主练染,作采色。丞一人。

导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舂御米及作乾糽。导,择也。丞一人。

右属大司农。本注曰: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皆属郡县。又有廪牺令,六百石,掌祭祀牺牲雁鹜之属。及雒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中兴皆属河南尹。余均输等皆省。

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丞一人,比千石。

<!--PAGE 20-->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医。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

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饮食。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一人。本注曰:左丞主饮食。甘丞主膳具。汤官丞主酒。果丞主果。

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丞一人。

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苑中禽兽。颇有民居,皆主之。捕得其兽送太官。丞、尉各一人。

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法驾出,则多识者一人参乘,余皆骑在乘舆车后。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或置或否。

中常侍,千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

黄门侍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坐。

小黄门,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

黄门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省中诸宦者。丞、从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从丞主出入从。

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丙署长七人。皆四百石,黄绶。本注曰:宦者。各主中宫别处。

中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门冗从。居则宿卫,直守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

中黄门,比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增比三百石。掌给事禁中。

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掌后宫贵人采女事。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暴室丞主中妇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

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御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作中衣服及补浣之属。丞、织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

祠祀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典中诸小祠祀。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钩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诸近池苑囿游观之处。丞、永安丞各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宦者。永安,北宫东北别小宫名,有园观。苑中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各一人,二百石。本注曰:苑中丞主苑中离官。果丞主果园。鸿池,池名,在雒阳东二十里。南园在雒水南。濯龙监、直里监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濯龙亦园名,近北宫。直里亦园名也,在雒阳城西南角。

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丞一人。

<!--PAGE 21-->内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中布张诸亵物。左右丞各一人。

尚方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丞一人。

尚方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用士人,复故。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

尚书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

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署尚书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世祖承遵,后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六曹。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本注曰:掌录文书期会。左丞主吏民章报及驺伯史。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本注曰:一曹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书。后增剧曹三人,合二十一人。

符节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为符节台率,主符节事。凡遣使掌授节。尚符玺郎中四人。本注曰: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者。符节令史,二百石。本注曰:掌书。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本注曰:御史大夫之丞也。旧别监御史在殿中,密举非法。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因别留中,为御史台率,后又属少府。治书侍御史二人,六百石。本注曰:掌选明法律者为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举劾之。凡郊庙之祠及大朝会、大封拜,则二人监威仪,有违失则劾奏。

兰台令史,六百石。本注曰:掌奏及印工文书。

右属少府。本注曰:职属少府者,自太医、上林凡四官。自侍中至御史,皆以文属焉。承秦,凡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属少府。世祖改属司农,考工转属太仆,都水属郡国。孝武帝初置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别主上林苑有离官燕休之处,世祖省之,并其职于少府。每立秋貙刘之日,辄暂置水衡都尉,事讫乃罢之。少府本六丞,省五。又省汤官、织室令,置丞。又省上林十池监,胞人长丞,宦者、昆台、佽飞三令,二十一丞。又省水衡属官令、长、丞、尉二十余人。章和以下,中官稍广,加尝药、太官、御者、钩盾、尚方、考工、别作监,皆六百石,宦者为之,转为兼副,或省,故录本官。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执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长秋 太子少傅 将作大匠

城门校尉 北军中候 司隶校尉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丞一人,比千石。缇骑二百人。本注曰:无秩,比吏食奉。

<!--PAGE 22-->武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兵器。丞一人。

右属执金吾。本注曰:本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六百石。车驾出,掌在前清道,还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中兴但一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已罢,不复属执金吾。又省中垒、寺互、都船令、丞、尉及左右京辅都尉。

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职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

大长秋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将行,宦者。景帝更为大长秋,或用士人。中兴常用宦者,职掌奉宣中宫命。凡给赐宗亲,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之,中宫出则从。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

中宫仆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驭。本注曰:太仆,秩二千石,中兴省“太”,减秩千石,以属长秋。

中宫谒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宫谒者三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主报中章。

中宫尚书五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文书。

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藏币帛诸物,裁衣被补浣者皆主之。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中宫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宫人。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门冗从。

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宫请署天子数。女骑六人,丞、复道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复道丞主中阁道。

<!--PAGE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