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做任何事,别在突破阈值之前放弃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做任何事,别在突破阈值之前放弃(2 / 2)

孔子与学生的差距,真的这么大吗?我认为是真的。

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不要把人脑当作线性结构。如果我们认为人脑是线性的,那么一个人活到70岁和活到50岁,他所获得的知识含量比例是7:5吗?肯定不是。人脑是指数型增长的。

人的大脑是靠神经元链接的。人与人之间,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差异并不大,但由于我们大脑神经元的链接呈现出指数型结构,像孔子这样从小到大如此好学,又“多能鄙事”,他的大脑神经元的链接就会更丰富。更何况,孔子还热衷于教别人知识,而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传播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孔子大脑中的神经元受到了极大的正向刺激,会得到指数型的增长。

这种情况下,孔子的学生发现自己和老师看起来有五年、十年的差距,但实际在学问和境界上,很有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无法衡量的差距。

颜回的感慨绝不是过度的赞美,这是他的真实体会。

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永远直线上升的,而是有一个阈值要突破的。

什么叫突破阈值?我在介绍李善友教授的著作《第二曲线创新》时讲过:在正常水平的大气压下,烧一壶开水,假如没有温度计,也许烧到了99摄氏度你都以为还没开始烧。因为烧到99摄氏度的时候,它都是平静的,没有太明显的变化,看不出波澜;只有到达了100摄氏度,“咕嘟,咕嘟,咕嘟”地就开始冒泡了。从99摄氏度到达100摄氏度的过程,就叫作突破阈值。

你可能会遇到一段无比煎熬的过程,就像到了瓶颈期一样,感觉怎么学都没有头,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价值在哪里。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别人学习看起来那么轻松?为什么别人通过学习获得了那么多的成就,发表了那么多论文,但是自己怎样学习都不行?这是因为,此时的你只是走在平地上,还没有进入指数型上升的过程。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放弃了,你就无法突破阈值,就还是留在平地上。

只有击穿它,突破阈值,才能够呈S形曲线地往上升。

一个人的人生一定要有一段突破阈值的经历。颜回、子贡、子路学习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与孔子的差距那么大?因为孔子已经突破阈值了。

说孔子在思想和学问方面高深莫测,的确不是过分的夸奖,这是我们通过读《论语》就能够完全体会到的。

颜回的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希望大家无论学习什么,都能够耐下性子。连颜回都觉得学习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是很难的,我们也不能心急。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安心地去学习。比如现在,我们一起读《论语》,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也许我们还无法突破阈值,但没关系,抱着终身成长的心态去当一个快乐的求学者吧。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你所学到的所有东西都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就是学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