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照我自己的
透明而畏寒的
火的影子,
死去或冰冻的火的影子。
我伸长,我转着,
我永恒地转着,
在你永恒的周围
并在你之中……
我是从天上奔流到海,
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彗星一样,保有精神的独立,既能同化于自然之中,又能超脱于物外。
诗人并不能真正超脱于自然之外,他必须和自然合二为一。诗人使用了“死去或冰冻”来形容脱离自然的结果。
最终诗人选择了融于自然之中,“是的”二字强化了诗人的情感,他此时的选择是心甘情愿的。
从海奔流到天上的江河,
我是你每一条动脉,
每一条静脉,
每一个微血管中的血液,
我是你的睫毛
(它们也同样在你的
眼睛的镜子里顾影,)
是的,你的睫毛,你的睫毛,
而我是你,
因而我是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于《赠克木》之后5个月,若说在前一首诗中,诗人表明了自己对自然的态度是“最好不求甚解,单是望望”。这首诗中则是诗人在经历了思考之后的表述,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而我是你,因而我是我”。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情,实际上是写诗人对于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思考。由于意象过于隐晦,所以似乎不太好懂。
“彗星”曾在《赠克木》中出现过,那时诗人对于自己的力量过于自信、盲目的乐观,他认为人类可以毁灭自然,这反而不如置身事外,静静地看着。但是在此诗中,诗人也把自己比作彗星。他希望自己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保有自我的独立,可是经过痛苦的思考,他发现历史上人类种种试图彻底认识自然或超脱自然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要想保有自我、成就自我,首先就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在自然中,为了把握自然而知其不可为却为之而努力时,人的生存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所以,诗人才在结尾写出了“而我是你,因而我是我”这样富有哲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