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萤火(2 / 2)

在什么别的天地,

云雀在青空中高飞。

萤火,萤火,

给一缕细细的光线——[5]

够担得起记忆,

够把沉哀来吞咽!

诗歌鉴赏

诗人渴望着精神世界的永存。

当苔藓将“我”掩埋,诗人的灵魂也得到了安息,此时用“小手纤纤”的温柔来比喻精神安眠的宁馨。

太阳的香味如何能够咀嚼呢?这种通感的写作手法代表着诗人心灵的愉悦;云雀、青空、高飞等词汇的运用,给人一种自由美好的遐想。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经历着和第一任妻子的离婚,同时日军的侵略加剧,香港已不是偏安一隅的安乐港了。在内外交困中,诗人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描写生命解脱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欢欣,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及眷恋,是超越了自我消亡之后仍对生命价值有所思考与追寻的一首挽歌。

在诗的最后,诗人在现实中希望小小的一束萤光能够负担起自己的记忆,能够吞咽下“沉哀”。所以,明亮的记忆与冷峻的悲哀构成了这首诗的基调。

《致萤火》很有歌谣的感觉,平淡却朗朗上口。从两句一节、三句一节到四句一节,从急促到舒缓,从跳跃到宁静,每节都押韵但又巧妙变化着韵脚,于口语的直白中彰显着音乐美。

注释

[1]发表在《华侨日报》上,句末均有逗号。

[2]发表在《华侨日报》上,句末均有逗号。

[3]发表在《华侨日报》上,句末均有逗号。

[4]发表在《华侨日报》上,句末均有逗号。

[5]发表在《华侨日报》上,句末无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