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
“河内郡的破绽就在此地!”
安邑往东五百里外,麋威重重扣指于地图上,斩钉截铁。
左右闻言纷纷上前观望。
除了早已领悟的姜维和不在此处的邓艾。
大多数人都不解其意。
最后反而是不熟悉兵事的主记室杨戏反应最快,目瞪口呆道:
“将军莫不是打算劫持,呃……迎还先,呃……救援山阳公?”
杨戏短短一句话换了两次措辞,可谓别扭至极。
但也正因为如此别扭,旁人反而渐渐反应过来。
继而露出跟他一模一样的惊讶表情。
没办法。
毕竟那一位的身份太过特殊,太过敏感了。
所谓山阳公。
自然就是指已成过去式的“孝愍皇帝”刘协了。
在麋威后世,他更常被称之为汉献帝,乃是取自曹魏给他定的“孝献”谥号。
当初曹丕代汉自立,刘备针锋相对,以宗室的身份为刘协发国丧,继而取得了称帝的合法性。
不过随着时日迁延,加上早前曹丕还曾请动刘协帮忙应敌麋威在南阳鼓动的舆论战。
到了眼下,刘协未死这件事。
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但知道是一回事。
真把人给抢回来又是另一回事。
杨戏直言道:
“今我朝已另有正朔,若将此公接回关内,来日宗庙有所争论,岂非动摇国本?”
左右闻言皆颔首,以示有着同样的顾虑。
麋威既然主动提出这个方案,自早有腹稿:
“当初我在南阳劫持……救援司徒公杨文先的时候,便已经从他那里获悉山阳公有衣带诏遗于先帝,请其另立正朔,兴复汉室。”
“有杨公和诏书为证,想来山阳公不至于悔口不认的吧?”
众人闻言心道,若真把那位给劫过来了,哪还轮到他不认?
他要真有骨气,当初何必配合曹丕搞什么丢人的禅让?
直接国君死社稷啊!
人家杨彪七老八十的,好歹还知道形式上拒绝一下曹丕的三公邀请呢。
刘协拒绝谁了?
他拒绝得了谁?
总不至于跟后世某些文学大师描写的那样,因为早年跟曹操君臣相得,被其人格魅力所折服,于是作出了违背列祖列宗的决定了吧?
在场之人除了晚来的句扶以外,都亲身经历过杨彪那一段故事。
不少人当场便没了异议。
毕竟刘协若肯配合宣扬“衣带诏”的话。
那他一句话就抵得上杨彪说十句。
再不济,他突然调转枪头,也足以在舆论上消解曹魏代汉程序的合法性。
继而为季汉争取到更多士人的投效。
这是实打实的增强国力。
而这种关乎“大义”和“天命”的问题。
所谓“名与实”中的“名”。
不在意的人自然不在意。
而在意的,则必然很在意。
反过来说。
正因刘协依然具有重要的工具人属性。
对于曹魏一方来说,自然是不能轻易丢失的。
不然曹丕干嘛要将他软禁在河内郡山阳县浊鹿城,却又给予诸多优待措施呢?
真有君臣相得这回事吗?
这次邓艾不在,姜维毫无顾虑地上前请缨道:
“维已经亲自去浊鹿城侦查过敌情,魏军在彼处的布置防内多于防外,若急速发起攻击,或能一战而下!”
麋威暗暗颔首,却未急于交付兵符。
瞥了一眼突然抿嘴不语的杨戏,吩咐众人先去准备。
然后单独留下前者:
“文然似还有疑虑?”
杨戏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道:
“若先帝尚在,以其雄才大略,那所谓山阳公回来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