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放任亲信胡作非为,破坏法规纲纪!她身边的崔嬷嬷,依仗权势欺压他人,在查办李嫣儿案件时,逾越自身职权,没经过三司联合审理,就擅自扣押朝廷官员的家眷,完全把国家律法当成了摆设!这都是雅贵妃管理下属不严、凭借宠爱骄纵妄为的过错!”
这三条罪名,每一条都足以置人于死地,特别是前两条,几乎是把“图谋叛乱”的罪名直接扣了上去。
“你在胡说八道!”思渊终究还是个孩子,听到有人这样污蔑自己的母妃,气得小脸涨得通红,差点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渊儿,稍安勿躁。”珠帘后面,太后的声音及时传了出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太后缓缓开口,声音穿过珠帘,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孙御史,你身为负责监察的官员,根据传闻上奏是你的职责,但弹劾贵妃,尤其是指控这样严重的罪行,必须要有真实可靠的证据,你刚才说的‘到处都有她参与的痕迹’‘往来十分密切’‘秘密消息’,这些说法,实在太过空泛。”
“证据在哪里?”
孙御史似乎早有准备,躬身回答:“太后明察!雅贵妃调配药材和军需物资,相关的往来文书都有记录,这就是她干预朝政的实际证据!至于她和周将军的事情,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宫里流言四处传播,难道是偶然吗?周将军多次在非商议国事的时间进出贵妃宫中,这是很多宫女太监亲眼看到的!崔嬷嬷扣押李嫣儿,更是众人都知道的事情!臣恳请陛下、太后,彻底调查这件事,来纠正舆论,杜绝后宫干涉朝政的隐患!”
一些本来就对宋尔雅掌权心存不满的官员,开始低声议论起来,隐隐有附和孙御史的趋势。
思渊紧紧抿着嘴唇,他看着驳。
“孙御史。”太后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平静没有波澜,却带着能看透一切的锐利:“你关心国家根本,心系朝廷纲纪,这份心意值得肯定,但是……”
“雅贵妃调配药材,是遵了哀家和太妃的明确旨意,目的是稳定军心、安抚百姓。所有往来的文书,都经过哀家过目,哪里来的‘掌控朝廷大权’一说?”
“周将军奉命留守京城,负责保卫皇宫和京城的安全,向代理国政的皇子以及协助管理后宫的贵妃定期汇报防务情况,这是他分内的职责,什么时候汇报、汇报多长时间,都有规定。如果因为尽职尽责而蒙受不实的冤屈,岂不是会让忠心的臣子和优秀的将领感到寒心?”
“扣押李嫣儿,是因为她涉嫌投毒谋害京城百姓,人证物证都在,情况紧急,哀家特意批准先控制她,之后再移交,崔嬷嬷是遵奉懿旨行事,哪里来的‘逾越职权’之说?”
太后接连提出三个问题,条理清晰,把孙御史的指控一条条驳回。
孙御史脸色微微变化,硬着头皮说:“太后娘娘圣明!但是,贵妃终究是后宫的妃嫔,频繁接触宫外大臣、过问军事事务,终究不是祖宗传下的家法所提倡的,长此以往,臣担心朝廷内外的非议不会停止啊!”
就在这时,思渊站了起来。
他小小的身体挺得笔直,努力模仿着父皇平时的威严模样。
“孙御史!”思渊的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清脆响亮,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我相信母妃!母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稳定后方,让父皇在前线能安心打仗!母妃教导我,作为君主,应当分辨忠臣和奸臣,懂得识别人才并加以任用!母妃心怀仁慈,救治百姓,调配物资,支援前线,找出奸臣,保卫京城!这些事情,我都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