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苟秦 > 第497章 燕国要凑热闹

第497章 燕国要凑热闹(1 / 2)

第497章 燕国要凑热闹

卤簿张扬,羽林护从,秦王座驾从容地穿过街坊,进入长安小城,一直到抵近司马门时,车驾外响起负责护卫的羽林郎官吕光的稟报声:“启稟大王,已至宫城!”

闻声,车帘被轻轻撩起,露出半张深沉的面孔,抬眼望了望宫城那高大坚实的城垣,背后便是只剩个名头的未央宫,再其后方是苟政处置朝政、饮食起居的秦国宫室。

回到自己的地盘,总是有种难言的舒心感,嘴角露出一抹浅浅的笑容,苟政放下帘帷,淡淡地吩附道:“先不回太极殿,直接去大司马府!”

“诺!”

“恭迎大王回宫!”大司马府官署,当苟政驾至,得知消息的大司马苟武立刻率领一干僚臣属吏前来迎接。

“眾卿免礼!”苟政悠然地抬指示意,给人一种矜持克制的感觉:“不必如此兴师动眾,诸位各归其职,不要怠误了公事!”

“诺!”

在苟武引导下,登入他办公的厅堂,缓缓落座,自光快速从苟武、邓羌、段纯、王鱼儿名大司马府高官的身上扫过,平和地问道:“职关方向目下是何情况,吕护军动向如何”

苟武亲自稟道:“据报,吕护袭取职关后,便勒兵不前,仅有轻骑散队向东垣县活动侵掠。

我职关守卒,已退至东垣境內裴氏堡,监视贼军,另河东王都督(王猛)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加强厄口军备。

不过,以臣等观察揣测,吕护此番偷袭,其意仅在夺职关,守河內,並无西侵河东之意,他也没有那个实力!”

“臣与那吕护有过接触,此人有几分用兵之谋,魔下亦不乏力士,目光虽浅却有几分狡猾,绝不敢以区区河內之师来犯。

如欲平之,遣一师旅困之,迫其自乱即可!”邓羌慢条斯理地说道:“臣所虑者,是吕护背后,可有燕国推波助澜。

若燕国亦有谋我之心,那便不得等閒视之了!”

对二人的见解,苟政微微頜首,以示认可,而后问道:“以诸君判断,燕国其意如何”

对此,右司马段纯语气坚定地表示道:“大王,以臣愚见,不论此事背后是否有燕国阴谋,吕护此番来袭,就是一道风声,一个示警,必须加强河东防御,提高战备!

河东,绝不容有失!”

河东当然不容有失,就不说河东盐池、起家之地之类的因素了,就一点,河东是秦国整个关河防线的核心,其重要性丝毫不弱於潼关、武关。

河东若有失,那么冯翊便直面其威胁,破坏整个渭北的防御,而若让晋、燕这样的强敌打到渭北,那长安也就没有安寧这回事了.....

因此,苟秦可以毫无负担地拋弃洛阳这个天下中心,但对河东,却是要誓死守护,哪怕流干秦军与关中士民的血!

段纯的见解,也算是直指要害根本,总体思路自然是没问题的。但关键是,此时的苟政,要判断的是燕国动向,哪怕確认燕军要对秦国动手,也得考虑其动手时机、规模与决心等等。

而眼下的苟秦,光一个蓄势待发的桓温,就已经压力山大、焦头烂额了,实在不想在燕国方向节外生枝。

当然,对燕国是否会在这个时候进攻秦国,苟政本身是抱有一定怀疑的....,

思付间,苟武则以一种坚定的语气,加强苟政的判断:“毋庸置疑,燕国必有谋我之心!但以燕国君臣之智,绝不当於此时来犯!

自去岁时,秦晋之间针锋相对,边境战事屡发,战云密布,大战气息已然无法掩饰,燕国必有察觉。

此等情形下,坐观秦晋死斗,趁机渔利,才是对燕国最为有利的选择。此时来犯我秦国,得利的只会是桓温,这点利害之辩,慕容偽君臣岂能看不明白”

“德长此论,深切孤心!”苟武言罢,苟政微笑著赞道:“孤若是慕容偽,也必定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此时动手,不智,且无利!”

“那吕护此番袭取职关,莫非是其私自举措”主属王鱼凝眉问道。

“只怕不然!”苟武目光沉凝,道:“这或许,可以看作是燕军西进之前奏!一旦秦普战起,

相持不下,其必择机来攻,河东则是其唯一攻伐目標!”

苟武语气坚定,极有力量,但听得堂间一干秦国君臣心情都大感沉重,一旦將来三国战局如苟武推演那般发展,那秦国压力就真的大了,稍有差池,恐怕就有亡国之危。

桓温与晋军或许强大,但秦国足以拒之,若是再加上燕国,那就生死难料了..

此时,苟政心中也仿佛被一层阴霾所覆盖,不过见气氛凝滯,眼神一闪,呵呵轻笑两声,打破沉凝:“且不提,这只是一种设想,纵然果如大司马所言,晋燕两国联合来犯又如何,一併击破即可!

我们这个秦国,也是一路打出来的,从不惧苦战、恶战!”

“有大王总驭关西臣民,上下同心一致,必能斩尽一切来犯之敌!”段纯拱手,慷慨激昂地表示道,满面的坚定风采。

话虽提气,但对秦国极大可能滑向的险恶处境,並没有根本的改善。过去小一年,秦国的所有备战工作,都是围绕著抗普御桓展开的。

对燕国不是没有防备与考量,但燕国若一心西进,趁火打劫,那秦国这边应付起来,可就真的艰难了。

府堂间的秦国君臣,对此都有著基本的评估与判断,因而所有人心头都沉甸甸的,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几乎闷得人喘不过气来。

“德长、子戎!”並未让压抑的氛围持续太久,苟政邃然起身,招呼道:“隨孤回太极殿!”

不管苟秦君臣如何忌惮,又如何想要避免,燕国的威胁就在那里,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而桓温也好,燕军也罢,显然不是在场几臣就能思谋完全的,要抵御这两大强敌,最终还得依靠秦国的军队、粮械,这才是最实际的。

游猎归来,直奔大司马衙,本就不得片刻歇息,但军国大事的紧迫性,也逼著苟政迅速从那閒適纵情的状態中摆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领航苟秦的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