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苟秦 > 第349章 「陇南」风云

第349章 「陇南」风云(2 / 2)

得知消息,在確认王擢返回裹武后,雷弱儿又適时地出现了,他又在新兴周边打起了游击,不断袭扰王擢军成卒。

王擢在新兴留下了一千五百名守卒,其中半数都是跟著他一路打出的精锐,至少对比雷弱儿以及新兴地区的態势,不算薄弱了。

但是,雷弱儿统战工作做的实在不错,周边的主要部族,都支持他与王擢对抗,尤其在经过王擢一番抄掠之后。

当然,雷弱儿背靠苟秦,才是导致这些羌部们选择倾向的真正原因。

有当地部族支持,雷弱儿对付起新兴守卒来,更是游刃有余,自去岁八至九月间,雷弱儿连续发起了十余次对新兴土军的袭击。

毕竟,驻军要征粮,要补给,只要有所行动,便是雷弱儿出击的机会。过程中,王擢也曾两次遣师南下支援,但都被雷弱儿躲过,王军的行动,根本无法瞒过雷弱儿安插的耳目。

王擢也曾设谋,赚雷弱儿出击,然后伏杀,虽给雷弱儿造成了一定杀伤,但最终还是被雷弱儿有惊无险地逃脱。

如此反覆纠缠,当地羌部见王擢始终拿雷弱儿没办法,支持力度就更大了,甚至“渭东”的道、中陶地区也有人渡河来归。

相比之下,王擢则是疲於奔命,终於在入冬之后,无奈选择放弃新兴,將残存不到九百人的成卒,接回襄武。

从去岁冬开始,雷弱儿方在新兴彻底稳住阵脚,其后上报冀县、长安,加强交通联繫,更为重要的,要支援。

而见雷弱儿表现出色,长安的苟政自是发文褒奖,授勋飞骑尉(三转),更新任命为南安护军,还给他一个“新兴营”的编制,其留在长安的妻儿家小则赏赐钱粮。

苟政那边,是给名位恩禄,苟雄这边的反应,就要更实际了。

对雷弱儿在“新兴爭夺战”中表现出的智谋与勇略,苟雄格外讚赏,为此专门从冀县府库中调拨了一批粮草、军械与被服,送到新兴,助他与部下度过寒冬。

却也不是雷弱儿才干,比苟雄魔下的那些將领强到哪里去,只是雷弱儿,更加適合罢了。別的不说,光统和当地羌眾,引其卖命,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换个没有根基,不知风俗,不通人情的人去,別说上门招揽了,能在当地羌眾的排斥下活下命来,都算本事。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雷弱儿也终於消停下来,没有再多军事动作。

一自是冬季到来时节不利;二是他的部曲也需要休整,拉锯了半年,人马皆疲,需要休息,同时那些新投附的士眾也许整编安排,以確保战斗力;三则是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对接下来的发展,雷弱儿还需思索、观望一番。

当然,这段时间雷弱儿也不是毫无作为,在训礪士卒,巩固新兴之余,他终於將目光投到渭河以东地区了。

襄武是王擢的老巢,凭他自然撼动不了,他甚至不敢派人去骚扰劫掠,但渭东的道、中陶则不一样了。

虽只一水之隔,但对军事布防与调动的影响,却是十分显著的,针对雷弱儿,也针对王擢。

源道、中陶地区,从当年王擢击败石寧,奠定陇西割据基调开始,便属於王擢的“传统”势力范围,那里也为王擢提供了不少军力、物力资源。

而在渭东,王摧足足屯了三千多兵马,分驻二城及诸沿河成堡、烽火台。

三千人马,绝不算少,襄武与道更是隔河对望,但想要实现对渭东地区的严密控制,显然是做不到的,也绝不是一些兵马就能办到的。

这一回,雷弱儿瞅准了王擢对道、中陶地区统治的薄弱,其中的漏洞,也恰恰是他擅长利用的。

雷弱儿当然没有分兵渡河,他还不具备分兵的实力,但遣人渡河,联络对岸胡部羌眾,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未必能通过三言两语,便使当地胡部,背反王擢,纷纷来投,但祸乱其心,问题却是不大的。

种子一旦种下,只待时候一到,便能迅速生根发芽。

而当地胡部面对雷弱儿的使者,大多以礼相待,纵然不表態,也绝不会直接得罪就是了。就是这样,前前后后,也有四百多东岸豪杰,渡渭投靠。

其中,最知名的,大抵是源道人邵羌了,他也是本地豪强,手中有点实力,仅他一人,便拉来了两百秦羌义士。

而邵羌的到来,也最让雷弱儿欣喜。虽然邵羌並不能代表整个“陇南”地区的豪右,但总能体现出一些人心向背来。

在这样的乱世,还是陇西、南安这种久经兵、形势复杂的地区,若不擦亮眼晴、拎清脑子,

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王擢陇西的时间不算短了,至少比起秦军要早得多,然而几年下来,他的潜力,在有识之士眼中,也基本望得到头了。

这些年,王擢声名最盛的一段日子,大抵是击败石寧,掌控陇南,並击退秦军图谋。然自那之后,却日渐挣扎。

降晋,和秦,联凉,占据著陇南一亩三分地,屁股扭来扭去,到最后,还是困守裹武,而无更多发展。

当然,在与秦军和之后,王擢也曾主动出击,寻求作为,比如两年前的苟荷大战期间,就不甘寂寞。

但毫无疑问,在苟雄率军征討下,碰了个灰头土脸。当时的王擢,怎么也没想到,面对符健那般声势的討伐,苟政竟能忍住,秦州一兵一卒也未动用,结果全用来招呼他了。

而隨著时间的推移,王擢对陇东的秦军越发无力了,彭姚之乱之后,他甚至连袭扰的动作都少了。

没办法,他若领军去攻袭天水地方豪强部族,必然引发反抗,而苟雄虽在招抚士民,但对那些部族的死活未必在意,甚至如此反而加速当地士民对秦国的归附。

只有攻击秦军在当地建立的屯田、牧场,或许能造成有效打击,但秦军官兵,可不是好惹的。

渐渐地,王擢便发现,最容易给敌人造成统治危机的袭扰、破坏,用在秦州,竟无多大用处。

此事,让他好生纳罕了一阵。

到如今,王擢都没想明白其中的缘由,反而,隨著秦军在东面连番告捷,声威震动关西,到苟政称王建国,其势也攀至一段高峰。

比起秦军的蓬勃发展,王擢则相形见出了,甚至连原地踏步都算不上,面对雷弱儿的乏术与无力,则动摇了陇南地区豪强对他最后的信心。

当然,关乎身家性命与家族前途的选择,没那么容易做,但总有一些敢为人先的人,比如邵羌,他就举家而来,他选择赌苟秦。

比起那些已经成为秦国功勋、高官的关西豪右,此时上车,自然比较晚了,但陇南未克、秦州未復的现状,却也给如邵羌这样的豪强提供了一个机会。

而邵羌,將他的筹码押在了雷弱儿身上,並在投靠雷弱儿不久,便在其举荐下,得到苟雄的正式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