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苟秦 > 第194章 人口八万余

第194章 人口八万余(2 / 2)

隨著丁良、罗文惠、杜郁三將各率部卒,分三路出动,向魏军发起进攻,一场乾净利落的胜利又被苟军收入囊中。

在苟军调整阵型,发起进攻之时,魏军那边还在调整阵列,从前军到后军,

充满了混乱与忙碌。当苟军的突击队与魏军接战时,吕护还在催促后军迅速到位,当然,隨著苟军猛烈进攻的展开,怎么也到位不了了....

吕护將具备战力的军卒全部都集中在中军,作为开道的先锋,战力反而很房弱,在苟军的衝击下,不到半个时辰就崩溃了。

前军崩溃不要紧,致命的是,溃败的乱军后撤,直接衝散了吕护好不容易调整好的中军,苟军隨后掩杀,將魏军可能带来的最大威胁,直接给掐灭在萌芽。

而奉军令从南面迁回进攻的魏军后军,见到前军溃败,中军不支,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无视,逃跑了,也就导致吕护陷入到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即便在正面战场上,魏军的人数要更多。

吕护当然不是什么名將,他的作战指挥能力也相当一般,不过,面对危险,

逃跑的决断力倒也够强。眼见败局已定,直接带领亲兵,脱离如绵羊被苟军赶逐的魏军部属,逃向成皋。

只可惜,他早就被丁良盯上了,在战局已定的情况下,丁良派出了唯一一支作为预备队的骑兵,进行追击。吕护没能逃太远,在不足二十里外的洛水之滨,

被苟军追上,乱箭射杀,斩首而归。

吕护的死,也为“苟魏巩县之战”划上一个完美的句號。这一仗,甚至比千金揭之战还要轻鬆,至少在千金揭时,郑系还摆开阵势,与苟军进行了一番对战,虽然最后被击败了。

而吕护军,从照面一开始,便始终面临著来自苟军的不对称进攻,军阵尚未完全摆开,阵脚尚未稳定,便遭到苟军的猛烈进攻,十成的力量,发挥不出两成,最后稀里糊涂地被击溃。

也正因如此,在这一仗,苟军斩首並不多,不到两千级,但当场俘虏七千余魏卒。河南的魏军,实际上是一支没有依靠,也没有意志的军队,兵败如山倒,

当苟军喊出“投降不杀”之后,跪地缴械,实在没有任何的负担。

而那支未战而逃的魏军后军,也没能逃掉,他们狼狈而东,翌日上午方才回到成皋,然而这个时候,成皋关城上飘扬的却是“苟”字旗帜。

原来,丁良吸取了千金之战的教训,在巩县之战前,出於一种绝对的自信,他特地摆脱苟威率军绕行,直袭敌后之成皋。

成皋若下,则能避免金墉城下的困扰,同时可以直接截断吕护军后路,届时即便正面战场有些闪失,从大局上也能获取胜利。

而这一手暗线,也的確起到了关键作用,苟威不负所托,火速潜行进军,攻克了因吕护出击而空虚无备的成皋。等败军归来之时,也没有多少拖泥带水,很乾脆地选择投降。

隨著成皋关的攻克,河南的形势也直接幡然一新,其后不久,得知巩县之战与成皋失陷的消息后,郑系选择了投降,以金墉城献。当然,郑系投降的不是“苟贼”,而是大晋朝廷,只不过暂时依附略阳“苟公”帐下罢了。

於是,留守洛阳大营的孟淳捡了一个漏,成为东出苟军第一个进入洛阳城的將领。这件事,让丁良十分不满,觉得孟淳不会做人,但一时又不好发作。

到十月初七,整个伊洛盆地,基本落入苟军的掌控,本地所剩不多的豪强土民不敢抗拒苟军兵威,纷纷献降。而仅通过千金揭、巩县两战,苟军便收俘了一万五千余名魏卒。

虽然这些人良莠不齐,老弱之卒占比很高,但至少也是一个合格的劳动力。

哪怕只有这些俘虏,苟军此次东出,就没有白费。

接应西归秦雍流民固然是战略目標,但本质上,还是充实关西人口,增加开垦耕耘、休养生息的劳动力。而隨著局势暂定,丁良等人也能放开手,进行流民计划。

事实上,在洛阳至成皋之间,已经有不少流民眾了,他们在再閔实行“人口流动遏制”政策之前,歷尽辛苦,赶到了河南,然后便被锁死在当地,进退不得。

隨著丁良向河南的西归流民发布来自长安的接引命令,冬季来临之后,已然濒临绝望的秦雍流民顿时大喜,重燃希望的他们,鼓足最后的气力,相互依偎扶持,前往洛阳。

在洛阳,丁良已然下令,布设粥场,发放救济粮食、燃料与衣物,並由杜郁负责將登记造册的西归流民,安排护送西归,

从十月初十开始,第一批西归流民,就已从洛阳出发,向关西迈进。从后续长安的官方统计中可知,此一次,东出苟军一共从伊洛地区向关中转移了三万余口秦雍流民,加上魏军俘虏,以及苟军后续的行动,总计获得八万余口人.....

而这些人,不管是军还是民,如果没有苟政的这次强力干预,其中绝大部分人最终的下场,恐怕是消耗在关东的乱战之中。

苟政此番,算是从“天机”中截取了一部分本该湮灭的生机。虽然付出了不少的军事、行政与粮资成本,但八万余人口的输入,尤其是大量適龄人口,极大地充实了关西的劳动力。

对苟氏这个初升的势力来说,最大的意义在於,这些新输入的人口,是直接受苟氏集团控制的,只需要安顿下来,用不了两年时间,便足以为苟氏提供包括兵源、粮食、布匹、劳力在內的一切战略资源。

当然,这八万余口人的构成,並不都由秦雍流民构成,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关东流民。这里,又不得不提苟军后续的动作了。

进入伊洛盆地的秦雍流民,终究只是少数,並且大部分都被苟军安排向西输入。但对於数量,丁良並不满意,於是罗文惠又提出了一个建议,成皋关既下,

那通往关东的道路也算基本打开了,於是继续向东进军。

当然,这一次的目標就单纯是为寻觅接应那些苦苦挣扎於中原充州境內的秦雍流民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