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苟秦 > 第185章 长安市场,关东来人

第185章 长安市场,关东来人(2 / 2)

或者说,问题已经存在。比如,在放开商路的同时,商贾之间的交易秩序依旧混乱,矛盾重重,导致衝突不断,械斗事件层出不穷,又给治安秩序造成出击。

比如长安严格的人口限制政策下,反而催使各类人等往长安聚集,其中夹杂著各种投机者,以及內外势力的眼线、细作。为此,还滋生了一种偷渡进城的灰色產业。

还有长安周遭那些墟市,他们的诞生本就属於一种附带,长安市內的纷爭再激烈,有京兆官府及苟军的管控,总是有个限度的。而这些墟市,则属於完全的放任自流,而放任,就意味著混乱、压迫与矛盾。

问题固然是现实存在的,但对苟政来说,制定政策的初衷达成了,当看到大量资源被吸引来长安时,他的心中难免得意与喜悦。至於衍生的问题,容后解决便是,毕竟只是暂行办法。

长安东郊,那未曾平整修復过的官道上,一支车队缓缓驶来,秋雨过后的道路,分外泥泞,在御者的鞭策下,拉车的驮马只能嘶鸣著奋力牵引。

长安及其周遭的恢復,是呈区块化、据点化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哪怕身处长安近郊,见得更多的场景,还是荒凉与寂静。

不过,对於车队主人来说,比起关东的离乱与死寂,关中那隱藏於寧静下的生机,却多少能够感觉到一些。

观车队配置,並不像是一支往长安贩运物资的商队,但隨从相当精干,且配备著不少武器,甚至能看到几把弓弩。

走走停停,过正午后,越发靠近长安城,终於能够见到一些行人及商旅,还有几乎躲不过去的苟军骑兵的盘查。回长安后,苟政即刻命丁良將驍骑营诸部分散,於长安周遭游弋巡逻,进行秩序监控与维护,对来往行人、商队有盘查的资格。

不过此举滋生了不少问题,好几支驍骑营的巡逻队,趁此机会,欺压、盘剥,敲诈、勒索,惹出了不少是非。这件事传到苟政耳中后,自是勃然大怒,出动亲兵营的军法队,拿了二十几名军官、骑卒,被当作典型押在长安市內,斩首。

此事发后,苟军三军然,而苟政的名望则进一步增涨,普通士民都称讚苟公为民做主,公正无私,而有识者则认为,苟政必成大事!

二十几名驍骑营官兵,哪怕经过几轮扩充,活到现在的,基本每个人都是有功之臣,但为肃纪律,邀揽人心,苟政杀起来也一点都不手软,比起队伍创立之初,杀起人来的阻力,也是越来越少。

当然,苟政杀人,尤其是杀自己人,从来都是有理有据,都是摆明了罪过与法条的。比起相当简陋粗糙的民法,军法用起来,可简明直接多了。

为此事,建节將军丁良,也受到苟政的严厉训斥,责其御下不严,不只被罚十鞭子,还把驍骑营督的职位给丟了。

这其中,苟政有没有借题发挥,將丁良从驍骑营这个苟军“骑兵第一营”给抽离出来,就见仁见智了。不过终究是自己的心腹扈从,苟政不可能亏待,著丁良自长安大营中,挑选锐卒,重新组建长安城的城卫兵。

在离长安城约五六里地的地方,西行的车队又被一支骑队拦下了,他们是必须要检查的,就衝车队中那些带有武器的扈从,以及弓弩这样的杀伤性武器。

不过,当管事的人,谦恭有礼地递上一道官凭文书,领头的军官只看了一眼来自河东郡府的印鑑,便发还,下令放行。

一直到迫近长安城下,终於能听到一些密集的嘈杂声,城门前,已经排起了进城的队伍,等待著守卫的检查.....

“主翁,长安城到了!”车队管事走到居中的一辆马车边,躬身拜道。

闻声,不论颳风还是下雨,都不曾打开的车窗,终於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一张苍老的满头霜白的脸来。老眼之中微带一丝迷离,过了一会儿,方仿佛看清楚长安城的样子。

沉吟少许,开口了,声音中带有浓重河东口音,老者沉沉吩咐道:“递帖进城。进城之后,尔等先找到地方將家眷安顿好,老夫自当去公府拜见!”

“诺!”

这名老者,姓柳,正是河东柳氏兄弟之父,前羯赵尚书柳耆。在关东战事频仍,土民皆处水深火热的情况下,人人都面临著选择,柳耆也不例外。

作为石虎的岳丈(两个女儿都被石虎纳为妃嬪),在此前鄴城层出不穷的变乱之中,这老儿竟能在冉閔的淫威下生存下来,並在冉魏政权依旧当著高官,不得不说,柳耆也是个能人,至少是个极善审时度势的聪明人。

而差不多有近一年的时间,柳耆在鄴城,一直默默蛰伏,谨小慎微,躲过了无数刀光剑影。直到再閔获得邯郸之战的胜利,鄴城沉浸在“大魏昌盛”的狂欢之中,趁著那些鬆懈的空档,柳耆终於在一些忠心僕人、扈从的保护之下,遁出邮城,直奔河东老家。

在冉魏巔峰的时候潜逃,就冲此举,足见柳耆这老儿的见识与果决,久歷世事的他,显然预感到了危险。像他这种身上有“污点”的人,冉閔杀与不杀,全凭心情了,一旦想起,觉得彆扭了,不会比捏死一只臭虫简单。

另外一方面,则源於柳氏门媚在河东,並且柳氏兄弟都在苟政魔下任事,这对柳耆的安全来讲,同样是一种威胁。

因而,在获知柳氏家族与柳、柳恭兄弟与苟氏集团之间的恩怨纠缠之后,

柳耆也早已下定决心,寻得机会,潜归河东。

这一点,靠著充分的准备,以及大胆果断的行动,他成功做到了。年逾甲的岁数,越太行,过上党,归河东,竟无病无灾的。

至於此番西来长安,则是在与时任河东长史的长子柳的一番交谈后,做下的决定。虽有,但柳氏如今,已然上了苟氏集团的船,想要重新光耀门媚,

恢復过往的声望,除了柳、柳恭兄弟的打拼之外,还需其他努力。

就像是当年在羯赵治下时,柳耆作为家长,常年待在羯赵的政治中心,为柳氏联络经营一般。

略阳公府门前,柳耆著老腰,默默等待著府內的回话,沧桑的老脸上儘是沉著之色。值得一提的是,在其身侧,还跟著一名容貌秀丽、身段婀娜的年轻妇人,皮肤白皙,略施粉黛,双目泛著秋波,让人看了就有一种强烈呵护的衝动。

此妇人,正是此前被石虎强纳入宫的柳耆次女,柳耆自鄴城出逃,其他家人一个不带,唯有这个冒险藏在家中的国色天香的女儿,不愿捨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