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锅烩 乌龟动
永和六年,夏六月初一,美阳县东南,漆水河畔。
天初放亮,趁著炎夏还未释放威力,在渭北密布的谷壑掩护下,苟雄军全军將土,紧锣密鼓地进行著涉渡行动。地处浅滩河段,水至深处方及腰,因而苟雄选择冒险泅渡。
当然,这种选择,也跟军情紧迫以及全军轻装而行有关。
成队的將士,將衣甲、武器、口粮绑在一块儿,赤条条下河,互相扶著,
抵御著河流的衝击,向东岸游去。水浅流缓,但其中蕴藏的危险一点也不少,便是眾人相互扶持,时不时的依旧有士卒被冲走,或被暗流吞噬..::
对於这部分士卒,只有少数幸运的人,能被及时救起,但显然,大部分失陷河水中的士卒,都不具备这种幸运。
如果说步卒的渡河,还算彬彬有礼的话,那么骑渡河的场面,则显得粗蛮暴力了,数以千计的骑卒,驱策著战马,踏浪劈波而去。
东岸,已经成功渡河的將土,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归建列队。整个渡河行动,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方才宣告结束。
时间不断推移,朝阳自东方露出了大半个身子,漆水河东岸,上万苟军將土,已然整备完毕。苟政不断强化的军纪建设,以及堪称严酷的军法约束,使这支精锐齐聚的苟军,散发著一种危险的气息。
隨著苟雄一声令下,上万步骑,开始向北开拔,在探骑的引导下,朝著目標快速挺进,留下一地的狼藉。这等时刻,若是苟政,自是要进行一番讲演,以激励士气。
但统兵的是苟雄,完全不一样的作风,他以一种强悍的气势,以及必胜的姿態,带动著各营將士。临出发前,更下令將除了武器、甲冑之外,所有零碎的物什,包括口粮,全部丟弃。
只在苟军將士中,层层传达一件事,此去必破贼军,如不利,他与眾將士俱死。在这样的劝训下,上下將士无不肃然,所过之处,空气中都瀰漫著一种肃杀的氛围,而这股气势隨著目的地临近,也渐渐攀至巔峰。
就在距离苟军渡河处不到十里的漆水河上游,徐磋军正驻扎在那儿,两万余眾,军於一处台塬上。地势並不高,一面临河,一面绝壁,但东、南两面都有一道长而缓的斜坡,可供上下通行。
虽然不知道徐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扎营,但这显然降低了苟军的攻坚难度。统军作战,如今的苟雄也算经验丰富了,单独领军为师,都有好几次。
在苟雄的安排调度下,各营將士,迅速活动到位。夏日已然高悬,军中仅剩的一面鼓被架起,隨著鼓声大作,苟军各部正式发起进攻。
即便再迟钝,苟军如此大规模的动静,也早为敌军所察觉了。不过,察觉是一回事,反应又是另外一回事,当苟军的战鼓擂鸣之时,作为主將的徐才刚刚收到敌袭的消息。
等苟军的铁骑,沿著平缓的斜坡,衝上台塬,直袭敌营寨墙下时,惊骇不已的徐磋,才刚刚下达戒备抵御的军令。主师尚且一派惊慌,也可想而知,其下属的部眾是何等手忙脚乱。
真正形成了抵御能力的,只有营前一支部曲,不过他们的反抗能力,仅限於放几支箭,把拒马搬到军前设阻,然而这两者,並没能有效遏制苟军。
当弓蚝率领果骑营,率先突入徐营之后,驍骑、锐骑將土,也在丁良、苟兴的率领下,鱼贯而入,肆虐於徐军各营之中。
事实上,仅靠这三营四千余骑,便足以將整个徐军大营,搅得天翻地覆了。
而钟骑兵而后进的步军各营,亦如虎入群羊,將徐军部卒自发形成的抵抗,彻底撕碎。
徐军这边,自主將徐磋以下,包括最底层的士卒部眾,都没有想过,隔著两百里,苟军竟能神兵天降。甚至於,他们就没想过,真的要和苟军交战,即便要打仗,也不是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以这样的方式展开。
然而,战爭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徐磋或许只是想趁苟马交战,南下討些便宜,但火中取栗者,最终引火烧身,也是常有的事。
徐军虽营於高坡,但自主將以下,將士的思想都已滑坡,如此面对苟军的急袭,岂能不败。相比之下,苟军这边,则是眾志成城,一心破敌。
在快速的扩张之中,苟军吸收了大量將土,这么多人,要形成思想上的统一,显然是不容易的。然而,作为一支一路打出来,打到长安,如今要打下整个雍秦的军队,这本身就是一个统一思想的过程。
至少在这场关中大战中,苟军將士属於背靠苟氏集团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本能有一种为自身利益而战的动力,都期待著扫平雍秦之后,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財產与女人。
上下同欲者胜,这也是苟政经营苟氏集团的“法宝”之一。
而即便仅把视角放在这场“破徐之战”上,苟军將士作战意志之坚决,恐怕也远超敌军想像。除了苟雄的营造破釜沉舟的决胜气势,也跟各个將领有关。
参与突袭的这些苟军將领们,几乎每个人都有破敌建功的迫切需求。
弓蚝始终惦记著“戴罪立功”,把苟政允诺的“虎威將军”名號正式要到手;苟兴对河东追击符氏之败,始终引为耻辱,心中一直憋著股气,要一雪前耻;丁良则因锐骑、果骑营的不断崛起,要维护驍骑营这“第一骑营”的声势,
以及他苟政心腹大將的地位:
归义左营的贾虎兄弟,正渴望著富贵前途的上升;统万左右营的卜洋、曹,则认准了苟政是成事之人...
將为兵之胆,当参与进攻的苟军將领们,展现出这等意志时,魔下的兵士们,在他们的带动下,也爆发出撕碎一切的能量。
换作任何一支军队,处在徐军这种形势下,恐怕都很难轻鬆扛过,何况是这样一支乌合之眾。
徐磋军的抵抗,只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彻底宣告破灭,剩下的只是歼灭与屠杀。真正给苟军造成了点阻碍的,便是徐磋牙军,有三千多人,装备、训练都还不错,但在苟军群狼般的噬咬下,最终被吃干抹净。
而徐军所处的位置,则让他们连逃都没法逃,西面河水,北面绝壁,都是死路。而东、南两面则是苟军来路,要闯过苟军的截杀,还不如直接投降。
当然,投降也的確是大部分徐军部卒的选择,
11
徐军营地正对著的一处高坡上,苟雄顶著艷阳的烘烤,一双虎目紧紧地盯著战斗的展开,隨时把握著战场形势的变化。
隨著徐军的溃败,苟雄心知,这场胜利已经基本收入囊中了,严肃的面容间,也终於绽开放鬆的笑容,感慨道: